而阻攔索隻設3道,不是穿越之前,航空母艦通常的4道,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戰機速度、重量都要遠遠低穿越之前,因此3道阻攔索是完全足夠了。
艦體則采用U型截麵,並非華東政*府建造的軍艦常見的V型截麵,這是因為航空母艦的重心偏高,而且要起降飛機,因此對穩定性的要求更高,U型截麵當稀更利於航行的穩定,同時還在艦底設置了減搖鰭,進一步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
而艦體的水線長192米,寬25米,吃水9.5米,長寬比達列7.7:1,這種長寬比值自然是有利於高速航行,而艦首采用飛剪造型,水下設有球型船鼻;也均是為高速航行設計,因為這一型航空母艦主要是靠艦載機自身的動力起飛,因此需要高速航行從形成更強的甲板風,來協助飛機起來。
這一型航空母艦動力係統采用的是4台蒸汽輪機,32台水管鍋爐,總功率達到96000馬力,這樣最高航速可以達27-28節,雖然還達不到30節以上,但在這個時代,這個速度己經是相當可觀了,不過代價是發動機、鍋爐占去了較多的艦內空間,因此最大航程為12節5500海裏,在這個時代,隻能算免強夠用。不過目前華東政*府的主要海洋範圍還是在東南亞地區,遠洋航行的機會並不多。
雖然航空母艦不會直接參戰,而且在航空母艦服役之後,人民軍海軍肯定是以航空母艦為水麵艦隻的作戰核心,而不再是戰列艦了,因此航空母艦肯定是在其他水麵艦隻的重重保護之下,但戰場上的事情難以預料,因此必要的裝甲保護還是需要的,這一型航空母艦的裝甲為:甲板水平裝甲50毫米,機庫水平甲板裝甲50毫,水線帶主裝甲120毫米,次裝甲60毫米。
盡管航空母艦的主要進攻武器是艦載機,但艦上也會裝配一定數量的自衛武器,主要是用來防空。雖然目前航空母艦的還沒有很強的防空要求,畢竟其他國家都還沒有航空母艦,但裝配一定數量的自衛武器還是有必要的,而且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也晚不了幾年。
黃哲給航空母艦設計的艦載武器為:4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火炮,布置在艦島的中軸線上;12座雙聯裝75毫米口徑火炮,布置在艦首艦尾兩舷的飛行甲板下端,12座雙聯裝50毫米口徑速射炮,布置在艦體中段的飛行甲板兩側。這些武器基本可以確保航空母艦的防空要求了,不過和裝配在其他軍艦上的火炮不同,裝配在航空母艦上的火炮,要求射擊仰角必須超過45度,另一方麵是彈藥,由其100毫米和75毫米的炮彈,是以霰彈為主,利用散射的彈片形成彈幕,這樣才能達到防空的效果,因此都需要兵工廠為航空母艦重新設計製造。
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強大,一方麵取決於艦載機的性能,另一方麵也取決於可攜帶的艦載機數量,航空母艦的機庫設在甲板下第一層,高4米,寬23米,長165米,機庫裏可以停放25-30架各種飛機,而在甲板還可停放15-20架飛機,共計可攜帶飛機40-50架。
這樣計算下來,這一型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為22000-24000噸,滿載排水量25000-27000,船員900人左右,但不包括航空、地勤人員。
單從這一型航空母艦的設計水平來說,整體己經達到了舊時空的二戰前期的標準,隻是由這個時代的發動機水手,使航空母艦的航速達不到30節以上,而且噸位偏小,因此沒有設斜角甲板,另外由於技術原因也沒有安裝彈射器,否則甚致可以達到二戰中後期的水平了。
畢競在元老穿越之前的那個年代,航空母艦己經發展了上百年的曆史,己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水麵艦隻,結構、布置、裝備武器等方麵都有許多成熟的設計規範,不需要進行摸索、試錯。因此黃哲也能夠比較輕鬆的設計出一型比較成熟的航空母艦設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