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上海博奕(十三)(渠道駁回)(2 / 2)

李鬆晨聽了也覺有些奇怪,因為現在上海市政*府回收的物資才不過十之一二,遠遠沒有夠,怎麼商人們就不賣了,難到他們不想回籠資金了嗎!

就在李鬆晨等人大惑不解的時候,文教局長程靈希匆匆來到李鬆晨的辦公室裏,道:“李市長,有新情況了。”

李鬆晨一怔,道:“什麼新情況!”

程靈希將幾份報紙放在李鬆晨的辦公桌上,道:“你們看看這幾份報紙,都是頭版內容。”

李鬆晨拿起了一份報紙,原來一份民辦的報紙,隻見在頭版用大字寫著“一場悲傷的葬禮”,劉維波、張倬偉也都各拿了一份,看了起來。而李鬆晨看的這份報紙,俱體的內容原來是報導這次商人的葬禮,不過報導的內容著力在突顯這幾名自殺的商人悲情的一麵,一方麵極力的渲染家屬的悲痛情況;一方麵又強調這幾名商人已經破產、家屬從此無依無靠的悲慘遭遇等等,但這幾名商人為什麼會破產,則支字未提。

看完之後,李鬆晨就皺起了眉頭,從這篇報導來看,顯然是傾向於這些商人的,果然是新情況,而這時劉維波、張倬偉也都看完了自己的那份報紙,臉色也都嚴肅起來,三人又互相交換,將這幾份報紙看完了,果然內容都是報導這次商人的葬禮。當然這次商人的葬禮確實成為現在上海的一個熱門話題,因此報紙進行報導,也是正常情況,不過內容都是偏向商人那一邊,有的介紹這幾名商人,說他們古道熱腸,舍粥施藥、修橋鋪路,幹過不少好事,有的則報到了對家屬又采訪,突出家屬的悲痛情況,寫得是妙筆生花,聲情並茂。

如果是不明就裏的人,看了這幾篇報導,都會對這幾名商人產生強烈的同情心來,當然盡管這篇報導都遍向商人,但也沒有敢將矛頭指向華東政*府或上海市政*府,不過或多或少的會帶一些暗示,但也並不明顯。

原來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新聞最發達的地區,共計大大小小近百餘份報紙,由於大部份的報紙都在租界裏發行,甚致有一些是外國人辦的,因此在內容也比較少顧忌,當然也是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即有批評清廷,鼓吹革命的,也有支持保皇,反對變革的,對華東政*府也是褒貶不一,有讚有批。

但華東政*府全麵上海,收回租界之後,對上海的報業進行了大整頓,又頒布了【新聞出版法】,上海的報紙也銳減到隻有20餘份,但也是華東政*府治下,報紙最多的城市,而且在報導內容上也都小心起來,不敢輕易踩雷,因此這次盡管報紙的立場偏向商人,但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將矛頭指向華東政*府。

張倬偉道:“這是什麼情況,這幾份報紙的立場明顯是有問題啊!這是打算幹什麼!”

程靈希道:“還能是幹什麼,不過就是打悲情牌,借死人向我們施壓,吃人血饅頭罷了。”

李鬆晨點了點頭,道:“這就是他們不再買物資給我們的原因,打算通過這次葬禮製造輿論,向我們施壓,逼我們提價啊。”

劉維波、張倬偉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劉維波道:“怪不得他們把這次葬禮搞得這麼聲勢浩大啊,原來還有這樣的目地啊!”

張倬偉皺起眉頭,道:“但我們怎麼應對呢!總不能禁止他們繼續辦葬禮吧。”

李鬆晨笑道:“人家辦葬禮也沒有犯法,就是搞得規模大一些,那也是別人自願,再說中國人一向講究死者為大,如果我們禁止他們辦葬禮,恐怕理虧的是我們自己啊。”

劉維波也道:“還有,這幾份報紙的立場雖然有問題,但也沒有明顯違反【新聞法】,所以也不能處罰這幾份報紙,到是難辦了。”

程靈希道:“其實也不難辦,經濟戰用經濟手段去對付,即然對方用了輿論戰,那麼我們就用輿論的手段去應對就行了,而且這幾份報紙的報導,煽情是夠了,但都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對這幾個商人為什麼破產,都一字不提,當然他們也沒法提,因此我們隻要抓住這一點做文章,就不難反擊。”

李鬆晨也嗬嗬笑著點了點頭,道:“不錯,這是最正確的方法,那就交給你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