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上海博奕(十三)(渠道駁回)(1 / 2)

人死了自然就要進行安葬,當然還要舉行葬禮,不過死去的七個人中,隻有兩個是上海本地人,而且家財也已耗盡,別說是舉行葬禮,就連購買棺槨、墳地等安葬費用都出不起。

不過也不知是誰起的頭,商人們又是怎麼商量的,最終居然決定,由眾人一起出資,就在上海給這七個人一起舉行喪事,並且通知幾個外地人的家屬,到上海來參加並主持喪事,等喪事結束之後,領取靈柩,回鄉安葬。而兩名自殺的上海本地商人的家屬也接受了這個要求,畢競自己家裏沒有錢單獨辦這場喪事,大家一起辦,還能省下一大筆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在這次經濟戰中,參加搶購投機的商人損失慘重,但也還是有一些資本雄厚的商人,不僅能夠承受得了損失,還能拿出一些錢來,給這幾名自殺的商人舉行喪事,另外商人之間互相都有些交情,有人自殺,不少沒有參與搶購投機的商人也都有幾分兔死狐悲之心,因此多少也支助了一些錢財。就連盛宣懷、張謇、趙維忠等人也都送來一筆錢,聊表心意。

上海市政*府對此到也並沒有異議,盡管這幾名商人都參加了搶購投機,實際也就是和華東政*府作對,但這場經濟戰畢競是華東政*府贏了,而這幾名商人也都因為虧光了家財而自殺身亡,死了死了,一死百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也有死者為大的習俗,因此眾人湊點錢,給這幾個人辦一場葬禮,也沒有必要阻止幹涉。這點氣量還是應該有的。

盛宣懷、張謇、趙維忠等人帶頭,自然也起到了一個示範作用,因此上海的本土商人們也都紛紛慷慨解囊,最後加在一起竟然湊出4、5萬銀元來,要辦一場風光的喪事是完全足夠了。

有錢了就好辦事,於是商人們推舉了幾名素有聲望的商人出麵主持喪事,當然都是參加搶購投機的商人,其實這些商人首先考慮的是盛宣懷、張謇、趙維忠等人,但這幾個人也都明白,雖然政*府顯示大度,不和幾個死人計較,但做事情也要有分寸,給幾個錢可以,但要出頭主持葬禮就越位了,因此都婉言謝絕了。

但喪事還是辦了起來,首先買了七副上好的棺槨,將七名死人成殮起來,又在上海的熱鬧地區租下了一座宅院,布置成靈堂,每人各有一個,供親友悼念,並且安排了不少人員幫著招呼,另外還雇請了幾套鼓樂戲班,每天演鼓奏樂,搭台唱戲,又請來了一批和尚道士,在靈前念經超渡,打算連續操辦49天,整個喪事到是頗為排場。

當然,辦喪事免不了有家屬守靈,其他幾名商人的家屬都外地,雖然己派人去請,但一時半會還到不了上海,隻有兩名上海本土的商人的家屬都在這裏,因此他們的妻子兒子都換上了孝衣,跪在靈前,接待前來吊奠的親故朋友,也算是把喪事熱熱鬧鬧的辦了起來。

由於這兩名商人都是上海本地人,親朋故友眾多,另外參與搶購投機的商人也有不少,還有一些外國商人,這時都是同病相憐,自然都免不了要到靈前來拜奠一番,因此來吊奠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而吊奠完之後,還要請到客房去奉茶,並且安排飲食等等。而且由於每天還有免費的戲看,也引來不少人看熱鬧,畢競這個時代的娛樂活動太少了,有人搭台唱戲,對民眾來說是難得娛樂機會。如果不是華東政*府治下,基本清除了職業乞討人員,否則還會搞施粥舍飯的活動。

而幾天之後,這兩名商人的親友也都來得差不多了,這時又有幾名商人的家屬到達上海,正好續上,因此到是並沒有冷場。

雖然每天奏樂、哀哭以及迎來送往、唱戲的聲音,吵得周邊的居民十分煩厭,對道路交通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活人總不能去和死人計較,而且吵鬧歸吵鬧,有免費的戲看,周邊的居民也都去白吃了幾餐飯,因此也就忍了下來。

沒有人反對抗議,上海市政*府自然也不會管,畢競現在上海市政*府的事情也不少,一方麵要回收物資,另一方麵還要重新裝船,運回青島,另外還有前期擠兌銀元時,青島還支援了上海大量的銀元,現在擠兌也停了,因此也該把還些銀元都還給青島,這其中又有資金流入流出,各種物資入庫出庫,移交接收,最後還要複核清查等等繁鎖的手續,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但這天李鬆晨則上班,工商局長劉維波、財政局長張倬偉一起來找他,告訴李鬆晨己經連續有兩天,沒有商人向政*府出售物資,包括有幾名已經約定好的商人,也沒有再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