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海市政*府處理參與擠兌的本土企業,也不能像對外國企業那樣,直接打壓,畢竟這樣會影響本土企業的信心,他們未必是真有心協助外國敵對勢力,隻是目光和視野有限,看不出這其中的利益,以及中國商人特有的小心謹慎,使得一有吹風草動,就會立刻選擇趨吉避凶,保護自己,因此對這些企業,還是應以引導為主。
這麼一來,有本土企業出麵兌換紙幣就顯得由為重要了,不僅能夠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對參與擠兌的本土企業,進行引導,讓他們回歸到華東政*府這一邊來。當然如果在有本土企業出麵兌換紙幣,仍然執密不悟的企業,上海市政*府也不會客氣,畢竟這樣的企業對華東政*府是有害無益的,同時還可以借處置這樣的企業,也能對其他的本土企業起到警示作用,讓他們知道現在是誰說了算。
中午12點的時候,李鬆晨己收到了階段性的報告,前段時間,兌換銀元的上漲趨勢有所放緩,這3天的時間裏,每天兌換銀元都以超過10%上漲,最多的時候甚致接近15%,而這一天中午,和前三天相同,漲幅還不到8%,另外根據現場的觀察,在4個銀行的排隊人員中都出現了放棄兌換銀元的人,顯然是元老的企業出麵兌換紙幣,確實提到了比效明顯的效果。
這樣的階段性結果,也給李鬆晨信心,而在當天下午,李鬆晨也早就安排好了行程,在下午3點,會見趙維忠、盛宣懷、張謇、張振勳、張叔和、榮宗敬等六人,當然就是和他們協商應對這一次的擠兌風潮。
這六個人,也可以算是目前本土資土的代表人物,每個人的資產都在數百,乃致上千萬銀元,並且和清廷有較為緊密的關係,其中盛宣懷、張謇、張叔和、榮宗敬都算是前清遺留下來的商人,盛宣懷曾擔任過清廷的大理寺卿這樣的正三品大員,當然隻是虛銜;而張謇更是清廷的狀元出身;就連張叔和也曾有廣東候選道身份,以及輪船招商局幫辦這樣半官半商的職務;榮宗敬雖然沒有清廷的官職,但榮家本身是無錫望族,祖上為官的不在少數,而且榮宗敬的父親榮熙泰曾在廣東三水河口厘金局(類似海關)任職10餘年。張振勳則是南洋商人的代表,隻有趙維忠是華東政*府自己培養出來的本土商人,因此這六個人在本土商人中,有極大的影響力,如果他們出麵,支持華東政*府,兌換紙幣,肯定能夠影響大量民眾以及其他的本土商人。
當然,在上海發生擠兌風潮之後,這六個人都十分明智的選擇了按兵不動,先看清楚風向再說,而上海市政*府以環保、勞動規則的名議打壓參加擠兌的外國公司商行時,六個人也基本看清了風向,而就在這時,他們也收到了李鬆晨的邀請,來到了上海市政*府中心。
下午3點,李鬆晨準時的來到會談室,而這時六人都己經到了,正在等候李鬆晨。
走進會談室裏,李鬆晨首先道:“各位都己經來了,看來是我遲到了。”
盛宣懷嗬嗬笑道:“那裏那裏,李市長來得正是準時,是我等早來了一些。”
李鬆晨也笑著和六人一一握手,並且招呼眾人坐下,而眾人就座的秩序又謙讓了一番,終於還是由盛宣懷與李鬆晨並座,張謇、趙維忠坐左側,張振勳、張叔和、榮宗敬坐右側。然後李鬆晨才道:“我這邊的事務很多,而各位要忙的事情恐怕也不少,所以我也不多耽誤我們的時間了。我請大家來的用意,大概大家也早就清楚了,就是為了現在上海兌換銀元的風潮。”
盛宣懷道:“我們猜著也是為這件事情,請李市長盡管放心,我們早已經商量好了,隻要政*府需要,我等願意竭盡全力,協助政*府平息這次事件,各位說是不是。”
其他五人也趕忙附合道:“是啊,是啊。”
這時趙維忠道:“不知道政*府需要我們做什麼,但請盡管吩咐,要錢出錢,要人出人,若需物資,我等也會盡力籌措,絕無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