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南線(五)(1 / 2)

就在日本駐南京領事小田徹二郎拜訪袁世凱的第二天,楊度和袁克定也幫趙爾巽辦理完了與人民軍的交接手續,回到南京來見袁世凱。

聽完兩人的彙報之後,袁世凱點了點頭,道:“皙子(楊度字),你這次去武昌與人民軍交涉,不知有何感想呢!”

楊度道:“人民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果然名不虛傳,不過在下看來這到也並不足為奇,古之勁旅如嶽家軍、戚家軍者,亦能做到。但在下所見,人民軍的士兵個個能夠讀書識字,人人知禮曉事,實在是古之未有之奇事。”

袁世凱聽了,也有些意外,沒想到楊度對人民軍的認知和別人大不相同,其他人往往隻注意人民軍驍勇善戰,或是令行禁止,而楊度卻注意到人民軍的士兵基本個個都能讀書識字,並且對時局政治都有一定的認知,還能說出一些道理來。

袁世凱在出任直隸總督時,駐在天津,和人民軍有不少接觸,甚致參觀過幾次人民軍的日常生活,知道人民軍在日常生活中,會對士兵進行讀書、識字、算術的教育,甚致還會專用向士民教導時局、曆史等知識的教育,袁世凱就聽過一次,是講法國大革命的,這就遠遠超出了讀書、識字的範圍,而是曉禮懂事了,當然在人民軍內部,分別稱為文化教育、政治學習。

而這樣一個士兵在服役5年之後,不僅可以掌握相當的文化知識,而且懂得的時事、道理都要遠遠超過普通人,拉到清廷裏,在軍隊裏足可以當個遊擊、都司,或者是給某個巡撫、總督當個幕僚。

當然,那時袁世凱感到十分吃驚,因為在中國曆史上,沒有那一支軍隊會這樣不遺餘力的提高普通士兵的文化知識,既使是在中國曆史上以軍紀嚴明、驍勇善戰而著稱嶽家軍、戚家軍也沒聽說過會教士兵讀書識字,更不要說是其他的文化知識。

相反絕大部份統軍者,包括著名的戚繼光的共識都是,士兵其實隻要是出身清白,啥都不懂,老實本份,聽啥做啥,越笨越好,因為這樣的士兵是最好指揮的,而且不會生二心。相反知道得太多,太聰明的人,或許會是個好將領,但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士兵。袁世凱編練新軍,基本也就是按照這一套標準去選人,而成軍之後,則是一味在軍中樹立自己的權威,當然不可能教士兵讀書認字講道理,而且士兵們都懂事,懂道理了,誰還會崇拜袁世凱呢!

楊度道:“知禮方能稟忠義,曉事才可呈氣節,無怪乎人民軍能夠百戰百勝,如此勁旅,確實無人可敵。”

袁世凱忽然想到,自己聽人民軍的一名軍官說過,教士兵讀書認字講道理,是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戰,隻有知道是為什麼而戰,在戰爭中才能充份發揮每一名士兵的主觀能動性,甚致是在最危險的戰場上,他們也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當時袁世凱還頗不以為然,普通士兵知道那麼多有什麼用,最好是什麼都不知道,就聽軍官的,軍官說衝就衝,軍官說停就停,但聽楊度這樣的說法,袁世凱的心裏忽然有些觸動,自己或許是真的小視了這一點。

不過現在可不是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袁世凱又將日本領事今天本拜訪的經過向楊度、袁克定兩人講說了一遍。而等袁世凱說完之後,袁克定己急不可忍道:“爹,這是好事啊!您應該馬上答應下來,如果能把溥儁扶植成新皇帝,那您可就是攝政王了,正好可以挾天子以令諸候,借機統一南方,才能和華東政*府相抗衡了。”

袁世凱聽了,不至可否,轉向楊度道:“皙子以為如何呢!”

楊度道:“這可是要把慰帥架在火上烤啊。”

袁世凱嗬嗬一笑,道:“皙子果然是目光如注啊!” 又轉向袁克定,道:“克定,你還是差一點火候,利令智昏啊!”

袁克定呆了一呆,似有不理之意。袁世凱歎了一口氣,又對楊度道:“還是請皙子詳細的解說一下。”

楊度點了點頭,道:“古來南渡朝廷,如東晉、南宋、仍至於南明,都是北方遭異族入侵,中原失守,漢族被迫南渡,但秉承複國還鄉之心,同仇敵愾之氣,如能恢宏誌氣,尚可收隴人心,建立新朝,維持半壁江山。而異族雖然占據中原,但畢竟是初來窄道,人心不複,根基不穩,因此無力再圖南侵,最終形成南北對持之勢,隻不過南明內耗太甚,所立之君又非人,最終隻能支持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