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清廷末日(十九)(2 / 2)

於是唐紹儀又立刻趕回北京,向張之洞通報了華東政*府的態度。而張之洞聽了,也徹底放了心,即然華東政*府敢讓光緒和載濤見麵,那麼就明他們己經完成控製了光緒,能讓光緒出他們希望的話來。

第二一早,唐紹儀、徐世昌、載濤三人離開北京,在四方火車站搭乘火車,趕奔津而去。

而他們剛走不久,有人向張之洞稟告,英國公使朱爾典,法國公使潘蓀納來拜訪。原來各國公使才剛剛收到消息,知道清廷己經派人去津了,雖然名議上是去看望光緒,但誰都知道,實際就是去和華東政*府協商投降的事宜。隻是這樣一來卻將各國晾在一邊,各國希望借調停、幹涉之機,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打算也自然破產,因此英國公使朱爾典,法國公使潘蓀納受其他各國公使之托,趕快來拜訪張之洞,了解情況,看看還有沒有挽回的可能性。

張之洞一聽就知道他們是來幹什麼的,不過這個時候,張之洞也不在意各國的態度了,因為一但清廷投降,那麼在北京主事的就是華東政*府,自然是由華東政*府去對付各國,而華東政*府可不是清廷,他們可不會害怕各國,那時各國恐怕也跳不起來了。

雖然如此想,但張之洞還是命人將兩位公使請進來,落座之後,還沒等仆人送上茶來,朱爾典就道:“張中堂,聽你們己經派人去津和華東政*府談判了。”

張之洞嗬嗬笑道:“公使先生,我們確實派人去津了,但並不是和華東政*府談判,而是去看我們的皇帝,至於談不談判,那就全看皇上的意思。”

朱爾典皺了皺眉,道:“張中堂,請恕我直言,在這個時候和華東政*府談判,對貴國非常不利,雖然我無意冒犯,但你們的皇帝現在己是華東政*府的俘虜,他是不可能做出對貴國有利的決定。坦白在派人去津之前,您應該告訴我們一聲,甚致可以委托我們去津和華東政*府談判,這樣才是對貴國有利的做法。”

張之洞淡淡道:“貴國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不過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夠處理好的,何況華東政*府也不希望我們之間的協商談判有其他勢力參與,所以我對此隻能表示非常憒憾啊。”

朱爾典顯然沒有想到,張之洞的態度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不在是唯唯諾諾,因此也把口氣放強硬了一些道:“你們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我們當然不會幹涉,但我們各國在北京的利益怎麼得到保障,至少要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法吧,否則我們各國將考慮采取適當的行動,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張之洞道:“如果北京還是大清主事,那麼各國在北京的利益自然不變,自然無需什麼保證,但如果以後是華東政*府在北京主事,那麼各國在北京的利益怎樣保障,應該是由各國去和華東政*府去談吧,我是無能為力了。你們有什麼辦法,隻管去向華東政*府,我在這裏先祝你們好運。”

潘蓀納忍不住道:“你們的人都己去了津,還讓我們怎麼去談。”

張之洞嗬嗬一笑,道:“各國不是在青島都有自己的領事館嗎?完全可以自己去找華東政*府談判,甚致各國在北京的公使可以自己組團去津,又何必非要和我們同行呢!”

兩位公使也被張之洞得啞口無言,其實兩人都清楚,各國找華東政*府談判根本不可能討到什麼好外,因此才想代表清廷去和華東政*府談判,這樣自己手裏才能有一點籌碼,但現在這條路顯然是行不通的,而到了這一步,也沒什麼好的了,於是起身向張之洞告辭,趕回去協商對策。

而看著兩人有點灰溜溜離開的樣子,張之洞心裏也覺得舒暢無比,他身為清廷的軍機大臣,自然也少不了和各國打交道,但這幾年來清廷一直奉行對各國忍讓的政策,而張之洞又沒有李鴻章的手腕和在各國中的人脈關係,因此也受了不少氣,但也隻能忍著。而現在終於不用再忍下去了,可以痛痛快快的懟各國,張之洞心裏自然暗爽不己,想到等華東政*府接管了北京,你們都要老實起來,以前那樣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