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清廷末日(十七)(2 / 2)

――――――――分割線―――――――――分割線――――――――

這時在北京的張之洞正是頭大如鬥,頗有些心憔力悴之感。因為現在整個北京城裏,幾乎己經亂成了一團,張之洞也控製不住局麵。

前天晚上,原肅親王善耆、恭親王溥偉等宗室成員策劃逃離北京,而鐵良竟連夜率領軍隊,攻入慶親王府和醇親王府,不僅殺死兩府的人員20餘人,而且將兩府的錢財、細軟之物洗劫一空。

原來善耆、溥偉、鐵良等人都十分清楚,這次逃離北京,基本是不可能再回來了,而且要在南方重新建立政*府,沒有足夠的軍隊,資金是做不到的。現在鐵良手下大約還有3000多人,另外還有部份禁衛軍,以及其他的軍隊都靠了宗室,加起來也有4、500 0人,目前來說到是足夠了,但資金的缺口還是不小。

雖然善耆、溥偉都是親王,其他成員中也不乏有貝勒、貝子,都是不差錢的,但一來是作為個人來說,錢財自然是足夠了,但用在軍隊、政*府中,就相差甚遠了;二來這次逃離北京,隻能隨身攜帶一些金銀細軟之物,最多也就帶一些古玩器皿之類,而房產、地產、田產這些價值較高的不動產就隻能完全放棄了,因此能帶走的財產也是有限的,何況這些都是各自私人的財產,也不可能指望他們都拿出來充為公用。

於是善耆、溥偉、鐵良商量就動起了歪腦筋,把主意打到慶親王、醇親王的府邸。因為他們這一夥和慶親王、醇親王本來就不對付,而且這次走了基本也就不回來,因此也不怕徹底得罪人,何兄現在慶親王奕匡、醇親王載灃都成了華東政*府的俘虜,兩座王府裏都沒有主事的人,還怕個什麼!

而且雖然都是親王,但也三六九等,慶親王奕匡在清廷是著名的貪財,由其是庚子國變之後,慶親王成為軍機處的領班,找他托人情,走門路的人自然是絡繹不絕,也都會向慶親王奉上不菲的錢財禮物,而慶親王也是善門大開,來者不拒,盡管慶親王這樣的作風,在宗室中的風評極差,許多宗室都看不慣,但卻積累起了巨額的財富,說是富個敵國也不為過。

而醇親王就更不得了,上一代醇親王奕譞是光緒的親生父親,慈禧的妹婿,也曾出任過軍機處的領班,而這一代的醇親王載灃是光緒的親弟,年紀輕輕就進入軍機處理事,可以說這幾十年來,醇親王一係是宗室中最炙手可熱的一係,有了權力,財富自然也就滾滾而來了。因此慶親王、醇親王的財富,要遠遠高於善耆、溥偉,搶了他們的府邸,不僅可以為自己出一口氣,而且還能獲得大量的財富,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鐵良立刻指揮軍隊,分別攻入兩座王府,果然這時兩座王府裏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兩位王爺都成了華東政*府的俘虜,想不亂都不行,因此軍隊十分輕鬆攻入兩座王府,雖然兩座王府裏的人不會束手待斃,反抗是必然的,但又怎麼是軍隊的對手,仆人被殺死數十人,軍隊在兩座王府中大肆劫掠。雖然平時眾人都互相看不過眼,但大麵上還是要過得去,而對互相的府邸情況也比較熟悉,畢竟中式住宅的大體結構都是相同的,就算不知道銀子藏在那裏,但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到也不用亂搜。而且畢競互相都粘親帶故,因此也沒有做得太絕,對慶親王、醇親王的家屬、女眷到是沒有什麼無禮的舉動。

不過雖然兩位王爺都不在,但載灃的弟弟載濤還在,而且載濤是禁衛軍統領,手裏有些軍隊,一聽說兄長的府邸被人搶了,盡管是在深更半夜,但也立刻起兵,趕來救援。結果雙方就在醇親王的府邸前大打出手,展開了一場窩裏鬥。

雖然鐵良打不過人民軍,但他手下的軍隊畢竟是受過戰場的曆練,而且鐵良本人也算是知兵善戰,相比之下,禁衛兵基本都沒上過戰場,載濤不過是個富貴子弟,也沒什麼能力,因此很快禁衛軍就被打得大敗,載濤也隻好帶敗軍退了回去。

而鐵良也並不想對載濤趕盡殺絕,何況這時天光放亮,其他宗室成員也都收拾好了各自的東西,趕到溥偉的府邸聚集,眾人一起離開北京城,因此鐵良也沒有繼續追殺載濤,而是收拾好在兩座王府中搶掠來的金銀細軟之物,和其他人彙合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