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2 / 2)

第三個疑點是這種炮彈的威力,可以十分巨大,一二發就可以令一艘戰列艦徹底失去戰鬥力,或者是被擊沉,但也有人看到,有的軍艦挨了5、6發,盡管也損傷慘重,但遠沒有到徹底失去戰鬥力或被擊,難道是這種炮彈有不同的口徑大嗎?

第四個疑點是這種炮彈的尾部可以噴火,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特征,因為無論是從空中垂直打擊,還是貼著水麵直射都有這個特征,這到是和煙花的原理有些相似,因此有人認為這種炮彈是基於煙花的原理製造,可以視為一種大號的煙花,但煙花是沒有準頭的,而這種炮彈幾乎彈無虛發,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另外還有人稱看見炮彈的中部有一對展開的飛翼,有這種炮彈嗎?

第五個疑點是在台灣海峽之戰前的納土納群島海戰,華東**並沒有使用這種武器,而是使用傳統的炮戰,雖然這一戰贏了,但自身也受損不,為什麼華東**在納土納群島海戰中沒有使用這種炮彈呢!而且就是在台灣海峽之戰中,華東**使用這種炮彈的時間也不長,前前後後也就是十幾二十分鍾的樣子,最多不超過三十分鍾,然後基本還是用傳統的炮擊。

第六個疑點是根據英國情報人員獲得的消息,華東**建造的新軍艦,也都是傳統的多炮塔軍艦樣式,看起來都不是使用這種炮彈的樣子。

基於這麼多的疑點,因此有人就認為這種所謂的尾部噴火的炮彈是士兵的錯覺,而為什麼許多士兵都產生這種錯覺,應該是一種集體效應,即一名士兵將自己的錯覺出來,影響了其他士兵的判斷力,即使是有的士兵沒有產生這種錯覺,但相信這種錯覺的人多了,反到懷疑起自己的真實觀感,形成了集體錯覺,這也就是這種尾部噴火炮彈法存在諸多矛盾和疑點的原因。台灣海峽之戰的失利,應該是還有其他的原因。

不過也有人持不同觀點,並根據掌握的己知情況,經過推測到是得出了一個結論。建立華東**的海外華人可能在登陸中國大陸之前,在其居住的海島上掌握了某種技術,基於煙花的原理製造出一種新型的炮彈,可以依靠尾部噴火推進,達到超遠的射程,有巨大的威力,並解決了準度的問題。同時這種噴火炮彈生產了多種型號,樣式、威力也各不相同。

當然噴火炮彈隻是這種武器的代號,海外華人未必會使用這個名字。而在海外華惹陸中國大陸之前,所帶的幾艘軍艦上裝備的火炮極少,隻有一門主炮,口徑也不大,現在看來很可能就是裝備了這種噴火炮彈,而且並不需要炮管發射。

至於這種技術是怎麼來的,則很有可能並不是海外華人自己開發,而是尋找到什麼遺跡、啟示之類的東西,因為有一種傳,就是海外華人原來居住的海島是屬於亞特蘭蒂斯文明的遺跡,如果這種法是真的,那麼這種技術就應該是亞特蘭蒂斯文明創造的,但隨著他們居住的海島沉沒,這種技術或者失傳,或者缺乏實現的條件,甚致也許隻有海島上才能生產,因此在建立華東**之後,就隻能建造傳統的軍艦。不過在海外華人帶來的幾艘軍艦上,應該裝配了一定數量這種武器,於是隻能用於最關建的戰場,而在次要的戰場上,則使用傳統的軍艦,以火炮決勝。

應該這個推測確實夠大膽,而且在邏輯上到也能夠自圓其,而且也有一部份接近了真像。不過英國海軍部不可能拿這樣一份報告做為台灣海峽之前失利的原因。首先是這個推測完全建立在大部份都沒有被證實其真實性的情況資料的基礎上,有些甚致連一點資料都沒有,完全是靠想法;其次是腦洞也開得實在太大了,連亞特蘭蒂斯都出來了,因此這個推測更適合作為奇幻的素材,而不是海軍的正式報告。如果把這份報告交給內閣,估計海軍部明就要全體下課。

其實就連推測出這些情況的海軍技術官員們也都不相信這些推測是真實的,畢竟太匪夷所思了,因此也沒有據理力爭,最後份推測的報告放進英國海軍的檔案室裏,封存起來,而海軍部對內閣的法是,現在掌握的資料不夠,必須收集更多,更詳實的資料,才能全麵分柝出台灣海峽之戰失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