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2 / 2)

當然,北洋新軍其他將領都是標準的軍人,隻管聽袁世凱的將令行事就行了,但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之龍,又稱龍目,雖然也是軍旅出身,但見解、學識卻並不僅限於軍事,對時政也有相當的了解,對清廷的局勢憂心匆匆,但又無能為力。

一行人馬在河北、河南境內行走了11,由陳州府進入安徽省境內的穎州府。在這裏有安徽這邊的軍隊、工作人員接待,並和河南的人員進行了交接。

而進入安徽之後,沿途所見的景像和河南省那種安居樂業的太平景像大不相同,因為現在華東**才剛剛占領安徽省,而且安徽大部地區又遭逢水災,因此自然不會有河南省那樣向景像,但和清廷治下農村那種的蕭條、麻木、貧脊的狀況也不同。由於現在大水遂漸退去,華東**設立的災民安置營也在組織收容的災民返鄉,並組織他們重建家園、一方麵重新組建村落、建造房屋,劃分、開墾田地等;另一方麵也修建道路、溝渠水利、堤壩等公共設施,到處所見,都十分繁忙。

不過做工的農民到是都十分積極,幹勁也很足,即使是做修路、修水渠、修河堤這種與農民自身無關的事情,也同樣是積極主動,另外也有許多像在河南省看到的那種宣傳、鼓勁的人員,基本是由少年組成,看來華東**鼓動老百姓,確實是很有一套方法。

5之後,袁世凱一行人員到達廬州府的合肥市,按照和華東**達成的協議,將在合肥乘船,直抵南京。

在合肥城門前,有人在這裏迎接袁世凱一校而陪同隨行的人員告訴袁世凱,迎接他們的人是合肥市管理委員會的盧主任。袁世凱知道,在華東**的官職體係中,“主任”是很常見的一種官職名稱,不過同是“主任”,級別有高有底,關建看前麵的頭銜,如華東**駐北京辦事處的最高官員也是“主任”,但這個級別等同於省會級,對應清廷的職官,比知府高,但比巡撫低,大體相當於道台或布政使。不過合肥就屬於省會級城市,因此這個主任的級別就要低一些,相當於清廷的同知府州長官。

但袁世凱同樣也不敢怠慢,因此早早就下馬,步行過來和這位盧主任見禮。但見麵之後,袁世凱也不由一怔,因為此饒衣作樣式著實有些古怪,他的年齡在45歲左右,頷下留著一撮山羊胡子,雖然穿的是一身華東**那種中分扭扣,短襟窄袖,風格的衣服,本來華東**的人穿這一身衣服都會顯得精神一些,但此人看起來卻覺得十分別扭,由其是前額精光,後腦的頭發垂到頸項位置,到是顯得不倫不類。

當然袁世凱馬上就明白過來,此人定是剛剛歸降華東**的人,很有可能原來還是清廷的官員,歸順之後剪去了鞭子,換上了華東**的衣裝,但舉手抬足之間,卻還是清廷官員的那些套路,因此怎麼看怎麼覺得別扭。但袁世凱當然也不會破,拱手道:“盧主任,袁某一行可要討僥了。”

盧主任也還了一禮,道:“不敢,不敢,袁製台一路辛苦了。”

原來這盧主任就是原來的廬州知府盧成祥,在人民軍進攻合肥時,他二話沒,就開城投降,由於他在合肥己任職三年多,對地方事務也都十分熟悉了,因此合肥市**機構成立之後,還是將他留下,並設立了合肥市管理委員會這樣一個臨時機構,任命盧成祥為主任,負責合肥市,也包括整個原廬州府地區的穩定,以及政權的交接過度,另外就是給合肥市**提供詢顧問。

本來盧成祥就己對清廷徹底死心,不然也不會毫不抵抗就投降了,但盧成祥也不甘心自己的仕途就些到頭了,畢竟他才40多歲,正是還大有可為的年齡,如果在清廷,這一任知府結束後,再轉另一任,積累些政績,再運動運動,不難再做一任道台或布政使,運氣好一點不定還能做一任巡撫,因此合肥市**對他留任,也是正中下,並欣然接受。

盡管合肥市管理委員會隻是一個臨時機構,但畢竟是一個官職,而且投降之人能夠有這樣的待遇就不錯了。何況華東**在合肥設立災民安置營後,盧成祥對華東**的行事作風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華東**行事務實,並重視實幹,因此隻要自己現在好好表現,將來在華東**裏也未必沒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