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戰爭,自己可以在南方按兵不動,甚致是割據一方,先過兩諸候的癮再。
討論清楚之後,袁世凱也借回京之際,拜訪了朱爾典,兩人經過幾次勾通之後,大體達成了一致,於是朱爾典也開始運作袁世凱去南方。
這時在安徽省,發生了清廷貴族和日本的情報人員勾結,並利用紅蓮教為掩護,對災民安置營發動恐怕襲擊的事情,接著人民軍出擊,發動了剿滅紅蓮教的戰鬥。
朱爾典利用這一事件,代表各國公使,向總理府衙門發送了一份外交照會,指出在長江流域發生的水災、動亂、戰爭等事情都己經嚴重的損害了各國的利益,因此各國一致要求清廷,采取有利措施,讓長江流域恢複穩定。
盡然這時各國都己收斂了許多,但畢競是數十年的積威,何況清廷也知道,各國害怕的是華東,而不是自己,因此對各國的態度也不敢輕視,何況這時長江流域的地區也確實是太亂了,清廷也在考慮怎樣安撫長江流域的地區。於是慶親王和張之洞一起與朱爾典進行幾次會談,朱爾典對清廷提出了建議派遣一位有能力、有威望、並且和華東有比較良好關係的大臣到南方去主持大局,負責救災、平定動亂,和華東談判,穩定局麵,恢複和平等工作。
其實誰都可以看出來,朱爾典開出的這些條件其實就是為袁世凱量身定造的,但清廷在這個問題上卻有些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到是並沒有懷疑朱爾典有什麼陰謀,而是現在清廷也需要袁世凱,萬一袁世凱在南方有什麼意外,對清廷來可是巨大的損失。
而拖了幾之後,人民軍平定了紅蓮報,轉而進攻安徽省,這時朱爾典也有些沉不住氣了,一方麵指使英國駐青島領事向華東進行交涉,了解華東的意圖,一方麵又向清廷發出了最後通諜,聲稱如果清廷再不采取能讓各國滿意的有效措施,那麼各國將會與華東合作,以恢複長江流域的和平。
這下清廷也被嚇得不輕,如果各國和華東聯手,整個南方恐怕是都保不住了,因此才最終決定,任命袁世凱為兩江總督,救災大臣,即日起南下上任,主持救災事宜。其實也就是滿足了英國的要求。而在另一條線上,各國商人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於是迅速湊齊了300餘萬兩白銀,於是朱爾典連夜趕來拜訪袁世凱。
這時袁世凱又道“公使先生,現在隻是不知華東那邊是個什麼態度,我也不怕你笑我膽,有什麼什麼,如果這次華東執意要攻占整個長江流域,恐怕是我到了金陵上任,也無力回了,而且隻怕連我這條命,也就交待在那裏了。”
雖然袁世凱判斷華東的首要目標是北方而不是南方,但這畢竟隻是自己的判斷,袁世凱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而且這次去南方也是一場豪賭,自已不將一切希望放在自己的判斷力上,因此有必要向朱爾典聲明一聲。另一方麵也是暗示朱爾典,應該去做一下華東那邊的工作,至少了試探一下華東的態度。而且袁世凱也打定了主意,如果華東的目標是南方而不是北方,自己幹脆就趁這個機會,主動向華東投降算了。
朱爾典笑道“袁大人盡管放心吧,我們己經通過外交途徑,和華東勾通過了,他們的態度是無意擴大戰爭,占領整個長江流域。不過也要求朝廷給他們一個明確的交待。”
袁世凱聽了,也有些安心,道“如此甚好,不過這交待嘛,恐怕隻有朝廷能夠決裁,我可決定不了啊。當然我到是可以在我兩江總督的職權範圍內,盡力給他們提供方便。”
朱爾典也點零頭,道“這個我也知道,我們也會再和華東進行交涉勾通,不過我到是建議袁大人親自去和華東麵談一次,把各自的目標、條件、要求都確定了來,因為這畢競是你們兩家的事情,我們可不能介入太深了。”
袁世凱道“公使先生的有理,好,我明一早就去拜訪華東,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