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巡視(一)(1 / 2)

另外,人民軍原有的4門200毫米車載自行火炮,16門155毫米汽車牽引火炮部隊的編製將被撤消,因為這兩個部隊編製是基於穿越帶來的現代載重卡車和大排量越野汽車的平台,但這些平台基本沒有替代品,而且經過遠東戰爭的消耗之後,現在車載自行火炮已經壞了1輛,汽車牽引火炮壞了7輛,剩餘的雖然還能使用,但大部份也磨損比較嚴重,用不了多長時間了,因此借這次陸軍改製,幹脆將這兩支部隊全部撤消編製。

還有就是猛士裝甲車和兩棲裝甲部隊。猛士裝甲車的使用頻率也很高,不過這型輕裝甲車畢竟是軍用產品,質量和耐久度都要比民用好得多,而且穿越時也帶了一部份配件,雖然也有一些損壞,但將損壞的車輛拆分,還可以獲得一部份零配件,還有些零配件可以從穿越低民用汽車上找,因此最終確定,可以保留12輛猛士裝甲車,但這些猛士裝甲車由陸軍部直接管轄。

雖然兩棲裝甲部隊使用的頻率比猛士裝甲車少,損壞率也低一些,但現在裝甲部隊的穿越軍人普遍都不願繼續留在裝甲部隊裏,因為出戰的機會少,沒有立功的機會,因此陸軍部最終決定,將所有的裝甲戰車全部封存起來,裝甲部隊的士兵都下放到各部隊中去。

當然,撤消車載自行火炮,汽車牽引火炮部隊,封存裝甲戰車也是和現在人民軍的規模、裝備、戰鬥力等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有關,不需要再用這些開掛的武器,另外研發這個時代的機械化武器己經在華東開始,預計在10年左右的時間,將會有成果出現,雖然在性能上遠不能和現代武器相比,但在數量上有絕對的優勢,因此也完全可以取代這些武器。

陸軍改製的方案由東北管理委員會和東北戰區司令部聯署傳到青島,又經過軍委的討論研究之後,認為這個陸軍的整編方案是可行的,軍隊的規模,駐守分布合理,以及在建立新中國以後的調整,也是最的。同時取消的部隊編製也是完全合理。

於是軍委很快就批準了這個方案,同時又下令東北戰區司令部,可以優先成立東北軍區,並將東北地區的防務任務全新移交給東北軍區,而在移交完成之後,東北戰區司令部將自動撤消,多餘的軍隊、人員設備等均全部撤回山東。

現在東北戰區共計聚集了舊編製的3個半軍,計有14個師、9個後備團,兩個騎兵旅,3支裝甲列車部隊,1個車載自行火炮營,一個汽車牽引火炮團,總共有約28萬軍隊,占目前人民軍陸軍的60。在戰爭結束之後,在東北地區依然聚集這樣龐大的兵力,顯然不是正常現象,何況東北地區和山東並沒有直接的領土相通,隻能靠海運聯通交流,華東對東北地區的控製力當然沒有對河南省那樣強,自然要盡快改變這種不正常現像。

於是東北戰區司令部經過認真的研究,並充份考慮東北地區的實際情況之後,最終決定在東北軍區留下8個原編製師,4個後備團,這樣每支野戰軍保持有2個原編製師,而旅則在後備團的基礎上進行擴編,其他的輔助部隊,如炮兵團、裝甲列車部隊都是原有編製的部隊,而騎兵團則保留一半原有編製部隊的兵力,另一半騎兵團的士兵,以及重炮團部隊就在當地征兵擴編。同時還給東北軍區配備5輛猛士裝甲車。

這樣東北軍區的老兵、老編製占比,將高達90左右,這樣部隊的戰鬥力也基本完全保留了下來。這是由於東北軍區不僅需要守衛廣闊的區域,同時還麵臨著俄國、朝鮮半島、蒙古三個方向的威脅,因此不僅需要保留大量的兵力,同時也要保留最多的老兵、老編製,以確保東北軍區的戰鬥力。而相比之下,其他幾個軍區的守備任務,麵臨的威脅都要比東北軍區得多,有足夠的時間擴編、訓練。

而這個方案上這也得到了軍委的認可,首先是東北軍區確實需要這樣的軍事規模和戰鬥力,才能夠確保東北地區的穩定和安全。而且既使是按這個方案,東北軍區的總兵力僅僅也占陸軍的13左右,並且還不包括海軍,和現在的情況相比,顯然是要合理得多了。

陸軍的改製計劃就這樣確定了下來,東北戰區司令部也開始著手組建東北軍區,而就在這時,青島行政院又給東北

管理委員會下令,要求東北管理委員會盡快將東北地區的政務管理事務全部移交給東北地區的各省級機構,然後撤消東北管理委員會編製,而東北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除部份留在當地工作之外,其餘的人員全部撤回山東,原來在山東地區有工作的,仍然恢複原職,而沒有工作的,由青島華東進行安排。當然行政院也要求東北管理委員會盡快撤回山東的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