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錚帶領著人馬一路向西,又行走了20餘,終於到達了這一次長途出行的目的地,陝西省的首府西安。而這時在西安的清廷也早已得到通報,派人出城二十裏,迎接他們一行進城,將秦錚隨行的軍隊安置在西安城裏的軍營裏,而秦錚等一行人員,以及同行的李經方,則被安排在西安城的館驛裏休息。而慶親王在西安城裏原有住處,雖然他去了北京數月,但家屬熱卻都依然留在西安,因此住處仍在,於是還是回自已的住處休息。
眾人在館驛裏休息了一夜,在第二午飯之後,慶親王來到館驛拜訪秦錚,並且還帶來了兩名清廷的官員,榮祿和王文韶。
原來今一早慶親王就進宮去麵前慈禧、光緒,報告北京還有海外華饒情況,雖然北京各種情況都己在電報中進行過稟告,但總比不上當麵程敘詳細,而且慈禧和光緒還有不少問題要問慶親王,因此這一次晉見花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慶親王對慈禧、光緒的問題也都一一解答,並而按照李鴻章的提醒,在慈禧、光緒麵前力主應當恩厚海外華人,並不斷暗示,海外華人現在隻想在山東割據一方,對朝廷到並無異誌,但朝廷想要回歸北京,就必須和海外華人搞好關係,這個時候就必須順著海外華饒意圖來。
畢竟慶親王是和海外華人直接有接觸的,他傳達的信息不僅直接,而且可信度也要大得多,因此聽完了慶親王的講之後,慈禧也稍稍有些安心,不管怎樣,海外華人在目前還沒有取清廷而代之的打算,隻要滿足了海外華饒要求,清廷就可以回到北京,也就可以將大清繼續沿續下去,至於海外華人以後怎麼辦,等回北京了再。
於是慈禧和光緒也當即決定,明一早就招見秦錚,正式策封他為山東巡撫,把整個招撫流程走完,這樣也就可以早日回京了。並命慶親王和榮祿、王文韶一起去見秦錚,一方麵是體顯朝廷對海外華饒恩待,因為這兩個人都是軍機大臣,並且代表了滿漢的最高官員;另一方麵也告訴秦錚受招見的事情,並且就進見之禮進行協商,以免到了正式晉見時發生意外。
秦錚當然知道這兩個人,榮祿是慈禧最信任的大臣,這個時候,在清廷的地位僅次於李鴻章,而王文韶是經曆鹹豐、同治、光緒三朝的老臣,素來以油滑而著稱,是清廷政壇著名的不倒翁。
雙方相見,李經方也請來做陪,由慶親王互相引見,客氣了幾句之後,慶親王首先道:“秦巡撫,太後和皇上己經決定了,明一早就招見大人,並且特意派榮中堂、王中堂前來看望,秦大人有什麼不解之處,可以由這兩位中堂為秦大人解。”
秦錚拱了拱手,道:“多謝兩位大人。”
榮祿嗬嗬笑道;“這次我大清遭遇國變,八國侵華,兩宮西巡,朝廷動蕩,國幾不保,幸好是貴眾這時回歸中華,力挫八國聯軍之威,才使我大清江山轉危為安,功高蓋世,就算是封候拜相亦不為過,隻授山東巡撫一職,實在是與貴眾的大功不符。”
秦錚道:“榮中堂太過獎了,我們原是前朝後裔,這次回歸中華,原本隻想認祖歸宗,落葉歸根,並不求聞達於世,但求有一處安身之地即可,隻是正好遇見八國聯軍侵犯中國,自然不能袖手傍觀,擊敗八國聯軍,主要是戰士為保家衛國,抵抗侵略,不計生死,浴血奮戰之功,我們能夠受封山東巡撫一職,在中國有一立足之地已是很滿足了,並不求其他。”
王文韶笑道:“貴眾高風亮節,輕視名利,我等甚是敬佩,不過功賞過罰,為朝廷用人之道,隻是現在朝廷尚未安定,貴眾受封山東隻是權宜之計,以貴眾人員的材智,正是朝廷所需之材,因此一但朝廷重新安定下來,必有重用貴眾人員之日。”
秦錚微微一笑,道:“如果朝廷有需,我們自然會盡心竭力,為國出力。”
榮祿哈哈大笑道:“好,好,明秦巡撫見了太後和皇上,必會令聖心大悅。”頓了一頓,又道:“不過晉見太後和皇上,當有中華禮儀,貴眾久居海外,禮儀與中華己大有不同,這一點還請貴眾諒解。”
秦錚知道,榮祿的意思是指跪拜禮節,這也是清代的中西方之間交流的一大障礙,在乾隆時期,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希望中英之間建立外交、貿易關糸,但雙方就晉見皇帝的禮儀談不隴,清廷要求馬戛爾尼雙膝下跪,以三拜九叩的禮儀晉見乾隆,而馬戛爾尼堅持按西式單膝下跪禮,不必叩頭,結果隻好不歡而散。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廷失敗,沒有能力再要求西方諸國的使臣再向清廷皇帝行跪拜禮,因此隻好用禁止各國公使進駐北京的方式來維持朝上國的顏麵,而這一點也是導至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