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七章 決策(一)(1 / 2)

雖然新一屆的**高層還沒有正式上任,但其實就是同一批人,因此各部門的工作也不存在交接,依然還是正常進校

而就在1906年12月20日,華東**第一屆行政院,進行了最後一次行政會議,而這次會議總共有3個重點的議題:

一是由秦錚彙報東北的情況,現在華東**己經和日本談判成功,就隻剩下最後一個目標俄國,雖然壓力己經大大的減底了,但也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高枕無憂,畢競現在的東北,還牽製著華東**6成以上的陸軍兵力,不僅消耗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迫使華東**不得派秦錚到東北坐鎮,因此隻要是俄國不屈服,華東**也就難以將全部精力投放到經濟和工業發展上來。而華東**下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迫使俄國也屈服。

要迫使俄國屈服,自然是和東北的情況息息相關的,如果華東**在東北的統治穩固,而且東北的社會秩序正常,當然對華東**壓服俄國有利,反之則是不利,另外東北地區將是華東**下一步發展、開發的重點地區,了解東北地區的現狀情況,也有利於行政院製定針對性的計劃。

第二個重點議題就華東**的第1個5年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其實這也是每屆**的末期例行的正常工作,由於每年都會有年末的工作總結,因此眾人對華東**情況也基本都了解,不過現在的情況有些特殊,英法荷三國的賠款己經到帳了,婆羅洲的交接也己經完成,另外日本也賠款也將在明年年初到帳,這些都是新的變數,當然也需要進行交待。

而最後一個議題才是這次會議的真正主題,在未來的5年中,華東**的主要目標是什麼,雖然在這次戰場之前,華東**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華東**將是以發展經濟和建設工業為主,但這個發展期是多長,是否包括這一屆**官員的5年任期,都還沒有定數。其中最關建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這5年裏,是發動徹底推翻清廷,統一中國的戰爭。

盡管現在清廷己經沒有什麼實力了,但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而且由於曆史的慣性,仍然有強大的號招力,雖然己不足以對華東**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但給華東**製造一些麻煩還是可以,因此隻要清廷存在一,華東**也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發展。

何況發展工業,建成工業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使是把這5年的時間全用上,也不可能將現在華東**的地盤建成一個工業社會,因此先徹底推翻清廷,統一中國,雖然會放慢發展的速度,但可以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統一規劃,來發展經濟,建立工業化,也不用擔心再有什麼製肘。而且華東**現在的實力,擊敗甚致推翻清廷也沒有什麼懸念了。因此在這兩種計劃,如何權衡,當然是要認真討論。

當然,要徹底推翻清廷,統一中國,必須是先穩定了這次戰爭占領的地區,也就是東北三省,如果東北不能安定下來,那就什麼都做不了,因此秦錚的報告,也就成了華東**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秦錚從沈陽回到青島,就己經準備好了東北的總結報,因此這時也十分從容的進行總結。

首先是軍事方麵的布置,現在人民軍在東北地區布置了4個軍,其中一個軍隻有2個師2個團,共計14個師、11個團,三支裝甲列車編隊,一個騎兵旅(含三個騎兵團),另外還有一個車載自行火炮編隊,包6門200毫米火炮;一個汽車牽引火炮編隊,包括18門155毫米野戰炮,計約28萬軍隊,另外還有約50萬的後勤人員。

俱體的兵力分布為,在滿洲裏布置了5個師、3個團、一個騎兵團、一支裝甲列車編隊,2門200毫米車載自行火炮,共計約10萬左右兵力,這也是目前華東**聚集兵力最多的防,與以赤塔為核心的俄軍對持。

其他地區是:在海參崴布置了3個師;在鴨綠江邊布置了2個師1個團;沿中東鐵路濱洲線、濱綏線段各布置1個師3個團,及一個騎兵團,一支裝甲列車編隊;哈大線段布置2個師,2個團及一個騎兵團,一支裝甲列車編隊。從總體來看,人民軍在整個東北地區的布防兵力還是足夠的。

而經過了近1年時間的整治,東北地區的基本社會秩序大體都恢複了正常,經濟也在恢複中,由其是在大城市裏,己差不多接近了戰前的水平。而華東**的行政機構設立,也己經覆蓋了全部大城市,在秦錚離開時,正在向縣城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