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六章 台灣來客(下)(1 / 2)

秦錚回過頭來,又對邱逢甲道:“邱先生都聽到了吧,經方先生一家高義,不打算要我們歸還債券,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經方先生這般胸襟,何況這還牽扯到我們**的信義,因此我們發出的債券,都必須按時歸還,而且連利息都不能少一分。”

李經方道:“邱先生是初次與華東**打交道,若是長了更會知道,華東**確是信義素著,出言必校”

秦錚道:“人無信而不立,國家更當以信義為本,債券就是以**的信用為擔保,我們又豈能失信於民。不過沒有日本的賠款,我們拿什麼來償還這些債務呢?”

頓了一頓,秦錚又道:“當然,我們從英法荷那裏,己經獲了大量賠款,雖然不足以償還全部債務,亦可抵大半,餘下靠我們每年的財政收入,也能如期還清,但現在並非是己經太平無事,北方沙俄還未屈服,依舊在調兵遣將,企圖扭轉敗局,而且英法雖敗但其國力未有大損,隨時都可以卷土重來,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何況是在蕭牆之內,尚未內患。就在我們日俄交戰時,清廷派兵進攻我們在河南的地盤,盡管清軍被我們擊退了,但這內患卻不可視,因此我們隻能盡快和日本結束戰爭,並且盡可能多的從日本那裏獲得賠償資金,以確保我們還有繼續戰鬥的能力,而收複台灣,這一次隻能放棄了。”

邱逢甲不是胡攪蠻纏的人,也知道自己沒有理由要求華東**必須收複台灣,而且這次來見秦錚,隻抱著盡人事,聽命的心態,但聽了秦錚這番話之多,心裏還是不禁大失所望,從他心裏來,是寧願希望華東**是由於其他原因,而放棄收複台灣,因為那樣明華東**還是有能收收複台灣的,隻要自己多多努力,再以民族大義的名議相勸,還是有可能動華東**改變策略,或者是在1、2年之後出收複台灣,但聽了秦錚的話之後,邱逢甲才明白,這次華東**確實是沒有餘力收複台灣了。由其是秦錚提到內患的事情,顯示是要清除掉內患之後才有可能向外發展,因此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相當時間內,華東**都不可能出兵收複台灣。也隻能長歎一聲,道:“如此台灣豈不是永無回歸華夏之日了。”

秦錚搖了搖頭,道:“邱先生也不必失望,雖然這次我們沒能收複台灣,但早晚必會將台灣收複回來,隻請邱先生耐心等候些時日。”

邱逢甲又向秦錚躬身一輯,道:“不知秦議長能否告之,貴眾何時方能收回台灣,以慰逢甲之心。”

秦錚想了一想,道:“少則10年,多則15年,我們必能收複台灣。”

邱逢甲也沉默一會,才道:“也罷,君孑報仇,十年不晚,逢甲就是再等10又何妨。”

秦錚笑道:“不過收複台灣,還需要像邱先生這樣的誌士相助才校”

邱逢甲趕忙道:“隻要是貴眾有用學生之處,赴湯蹈火,再所不昔。”

秦錚點零頭,道:“不知邱先生是否有意,隨我到青島一行,一則可以看看我們的氣象,二則可以從長計議收複台灣之事。”

其實邱逢甲也確實想到青島去看看華東**的風土人情,心裏也存了一個念頭,現在華東**要取清廷而代之,改朝換代也不是什麼秘密,而邱逢甲對清廷也基本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如果在青島所見,華東**真的有開朝建基的氣像,那就投靠到華東**的門下算了,見秦錚相邀,自然是不會拒絕,道:“承蒙相邀,逢甲自當承命。”

秦錚道:“那就這樣,今邱先生準備一,收拾行李物品,明一早我們就乘船出發。”

於是在第二,邱逢甲帶領著子弟眾人,隨秦錚一起登上客船,離開上海,經過了1半的航行之後,到達了青島。

現在華東**的機構基本完善,也專門有人接待來訪的客人,而且訪客的社會地位、層級、名氣不同,也都各有接待的標準,秦錚給邱逢甲定位二等名人,自然有相關人員按照這個標準安排一幹人員的食宿,並且帶他參觀青島的城市麵貌,工廠、學校,以及附近的農場、村莊等地,到是不用秦錚操心了。

而回到青島,秦錚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就是新一屆領導饒選舉工作。

其實選舉到是沒有太大的懸念,雖然從總體來看,華東**還是大體施行的集體領導製,而且在華東**成立的這5年以來,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取得現在這樣的成就也基本可以歸功於5人團,以及行政院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結果,決不是某1、2個饒功勞。但夏博海依然表現出一個合格領導人應有的素質, 在幾次關建的時刻,都做出正確的重要決策,而且5人團的其他4人也都無意去挑戰夏博海的位置,其他人更是沒有能力動搖夏博海的地位,因此也可以,夏博海的連任,基本是沒有任懸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