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2 / 2)

秦錚嗬嗬笑道:“伊藤先生也過獎了。”

伊藤博文又道:“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文化相通,自古以來都能友好相處,唐代的高僧鑒真、明代的學者朱舜水,都是中日友好的先驅者,在日本一直受到敬仰,我們這些後人理應繼存這些先輩們的遺誌,繼續加強中日兩國的友好。”

秦錚點零頭,道:“伊藤先生的不錯,可惜日本做的事情並不像是要加強中日兩國的友好啊。”

伊藤博文趕忙道:“是,是,這些都是中日之間的誤會造成,而我們這次來到上海,就是為了消除誤會,並且加強雙方的了解和互信,恢複雙方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秦錚又嗬嗬一笑,道:“很好,如果日本方麵能夠充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真心道歉,真心改過,當然可以恢複和平。”

伊藤博文的臉色變了變,他一直都是雙方之間有誤會,但從來沒有日本有錯,而秦錚一開口就將日本定義成錯誤的一方,顯是超出了伊藤博文能夠承受的範圍,絕對不能承認日本有錯的。不過現在並不是正式談判,伊藤博文也不好和秦錚分辯,因此趕忙命令村壽太郎將日本代表團的國書文件遞交給秦錚,把話題給岔開了。

秦錚微微一笑,也沒有破,並且將自己的證明文件交給伊藤博文。然後又向伊藤博文介紹華東**談判團的主要人員,而伊藤博文的態度仍然十分謙恭,對每個人都是先鞠躬,再握手。

介紹了數人之後,隻見一人從人群中鑽出,來到伊藤博文的麵前,笑道:“秦議長,不用介紹了,我和伊藤先生是老相識了,隻是不知伊藤先生是否還記得在下。”

伊藤博文怔了一怔,見此人確實有些麵熟,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在那裏見過,因此僵在那裏。

那冉也沒有買關子,笑道:“伊藤先生真是貴人多忘事啊,在下李經方,先生可想起來了。”

伊藤博文聽了,這才想起來,此人就是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在馬關談判期間,他是作為李鴻章的助手全程參與了整個談判過程,隻是當時伊藤博文眼裏隻有李鴻章,對李經方並沒有重視,因此一時沒有想到是他。

這時秦錚己笑道:“這為李經方先生,是我們這次談判特意請來的顧問。”

李經方也笑道:“伊藤先生,下關一別,我們己有12年未見麵了。”

伊藤博文的心理覺得相當尬尷,因為在馬關談判時,自己是處於強勢的地位,對李鴻章、李經方都不是很客氣,而現在雙方易位,盡管李經方並不是對方的主要角色,但還是讓伊藤博文有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之福

其實華東**把李經方拉入談判團中來,一方麵確實是為了惡心伊藤博文,另一方麵也是表示為李鴻章,也是為甲午戰爭出了一口氣,甲午戰敗不僅僅是李鴻章個饒恥辱,也不僅僅是大清王朝的恥辱,而是整個中國,全體中國饒恥辱,而華東**的這次與日本的上海談判,就是為整個中國,全體中國人出了這口惡氣。另外李鴻章雖然死了,但仍然留下大量的舊部、後人,如盛宣懷、周馥、薩鎮冰、李經方、張佩綸,甚致還包括袁世凱等人,都是有一定影響,華東**的這一舉動,也是向這些人示好,將他們都吸引過來。

交換了公文、介紹了人員,今的公事也就全部結束了,這時秦錚才邀請伊藤博文等人列席進餐,伊藤博文當然也不便拒絕,因此和村壽太郎等幾名主要人員赴宴,這種場合宮本直拓當然沒有資格,和其他人先回去了。

入席之後,飯菜很快上來,居然是中日菜式的混搭,就連酒水都有日式的清酒。伊藤博文到是有些意外,還己為華東**是一番好意。

秦錚笑道:“我們怕伊藤先生吃不慣中國的飲食,因此特意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日本菜式。”

伊藤博文趕忙道:“秦議長太客氣了。”

秦錚道:“這些日本菜式的原材料是特意從日本京都運來的,就連廚子也是從京都先鬥町請來的大廚,不知這些菜式是否合伊藤先生的口味。”

而伊藤博文頓時臉色鐵青起來,那還吃得進去,但又不好發作,隻得免強吃了幾口,就自己吃飽了,然後起身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