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直拓點零頭,其實這個理由隻不過是他編出來的,因為總不能告訴伊藤博文,他知道海外華人是從未來穿越來的,並且帶來了遠超過這個時代的強大武器,因此英法兩國是根本不可能擊敗華東。隻好以結果倒推原因,找出這麼一個其實自己也覺得並不能認人完全信服的理由。
而且宮本直拓也知道,以後肯定會有人問自已這個問題,或是請自己詳細解,因此這段時間以來,宮本直拓也對自己判斷華東會取得勝利的理由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覺得這樣的服力也差不多夠了。好在是現在的結果已經證明了他的判斷是正確的,當然就是怎麼怎麼有理。
見伊藤博文發問,宮本直拓道“伊藤先生,我對軍事所知不多,我的判斷主要是依據一個原則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那麼剩下的結果就是真像,無論這個真像是多麼荒誕無稽。”
其實這句話在宮本直拓穿越之前,是一句爛到大街的話,在各種偵探、懸疑中經常出現,但在這個時代,著名的偵探福爾摩斯才剛剛麵世20年,而且還沒有寫完,影響力也遠沒有後世那麼大,因此伊藤博文還是第一次聽,而且單從字麵意思來,覺得這句話當然是很有道理的。
宮本直拓又道“伊藤先生,在您的心目中,華東的領導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伊藤博文沉默了一會,才道“雖然是敵對的立場,但我還是承認,華東的領導人,確實是一批相當優秀的人物,他們的對世界見解,對國際時局的判斷,治國執政能力,以及建軍外交手腕都是上上之選。”
宮本直拓點零頭,道“好,那麼伊藤先生,我們可以把華東的領導人視為一群有能力,有頭腦,並且保持理『性』的人。”
伊藤博文點零頭,道“可以。”
宮本直拓道“在普茨茅斯談判的時候,英法兩國就已經通過各種途徑,向華東轉達了一但普茨茅斯談判失敗,英法兩國必然會參戰的意向,而這時華東就麵臨兩種選擇,一是普茨茅斯談判成功,但得不到任何賠償;二是普茨茅斯談判破裂,英法兩國參戰,華東與以英法兩國為主聯軍作戰。而華東顯然是選擇鄰二條。當然也評華東的領導人會認為英法兩國是故意虛張聲勢,不過我認為華東的領導人是不會做出這個愚蠢的判斷結果。”
伊藤博文又點零頭,道“不錯”
宮本直拓又道“華東選擇的第二條,又有兩種我們估且算三種結局吧,一是華東戰敗;二是戰爭進入僵持階段;三是華東獲勝。而第一種結局,華東戰敗之後,什麼也得不到,還會失去更多,這顯然還不如接受普茨茅斯談判成功的結果;第二種結局,戰爭進入僵持階段,最終恐怕是雙方各退一步,再舉行談判,而華東也基本不可能從新的談判中獲得賠款;因此隻有第三個結局,才能解釋華東選擇讓普茨茅斯談判破裂的原因。”
伊藤博文仔細的想了想,宮本直拓所的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但像宮本直拓分析的這麼條理清楚到真不多見。
宮本直拓接著道“剛才我們己經確定,華東的領導人是一群有精準眼光的理『性』者,他們的決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決不會頭腦一熱,衝動行事,或是幹脆博一把,他們對英法兩國的實力不可能不清楚,但還是選擇了讓普茨茅斯談判破裂,明他們肯定是有足夠獲勝的把握,這也就是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那麼剩下的結果就是真像,無論這個真像是多麼荒誕無稽。”
伊藤博文苦笑了一聲,宮本直拓的這個解釋似乎很有道理,但總覺得有點不大對勁,而一時又不出是那裏不對勁。其實宮本直拓不過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並且再套上一個冒似高深的理論。這套把戲在現代社會經常可見,但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個全新的方法,而且結果已經證明了宮本直拓的判斷正確,這也是最大的服力,因此以伊藤博文的睿智,也被繞進去了。
當然,如果伊藤博文仔細分析,也不是不可能看出宮本直拓的套路,隻不過現在並不是研究宮本直拓的這個解釋的時候,因此伊藤博文也不打算在這個話題上糾結下去,道“宮本君,我很讚同你提出的日本應以自己的利益來決定采取的國家策略原則,但如果日本在這個時候和華東談判,雖然從目前來看,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但恐怕會大大的得罪英國,在這場戰爭之後,華東肯定會強勢的崛起,而日本元氣大傷,至少在10年以內是無法和華東相抗衡,如果失了英國的支持,日本恢複的時間將會更慢,而且也無法麵對華東的競爭,這是現實的問題,不知道你是怎麼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