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 交易達成(2 / 2)

東部平原是疆域最大的趙國,物產豐富,國勢強盛。

突厥人為主的元國占據大陸南麵廣闊的草原,生產力相對落後,仍然維持奴隸製。

在趙國與突厥人之間是梁國,疆域麵積在六大國中較小,民風強悍礦產豐富。

趙國北麵是魏國,境內水係眾多,房屋多建於水麵之上,乃是魚米之鄉,再向東是齊國。

趙國與齊國中間,乃是滄州。

說起趙國,在一百年前其實隻是夏國的一部分。那時,大陸乃是統一的,為夏國所統治。趙國的開國皇帝原是夏國皇族,論才智是皇子中最出色的,可是因為夏國立嫡立長的祖製沒能當上太子,隻被封為趙王。等到太子繼位,趙王聚眾謀反,夏帝舉國之力鎮壓。趙王最終放棄夏國皇位,西去劃泗水而治,分疆裂土,自立為帝。因而內亂。

夏國元氣大傷,南有突厥趁機北侵,夏帝感念兄弟之情,不忍手足相殘,最終放棄了朝西去誅滅叛黨的念頭,而是改用懷柔政策。夏趙兩國締結同盟成為兄弟之邦,終止戰爭,互通商貿。

其實每一任夏國皇帝應該都沒有忘記西去收複河山的事情,隻是總是因為一些事而耽擱腳步,再加上趙國祖先也是大夏皇族,再加上趙國人好鬥凶猛,英勇善戰,夏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想打仗的意思。

如此多年之後,看著趙國漸漸勢大,盤踞一方自立為王也逍遙得很,其他皇子漸漸的也不服氣,不知是由誰帶的頭,總之他們紛紛割裂大陸,自立為帝,夏國因此破裂,眾多小國互相吞並,壯大,因而形成今日五大國,數小國的格局。

趙國因為最先分裂,國力也最強盛,近年來,隱隱有成為五國之主的意味。

既已說到趙國,便少不得的要提一提那趙姓男子了。

趙姓乃是國姓,百年前的夏國皇族便是姓趙的,所以這趙姓可算得上是正統的姓氏。因而敢以此為姓的人並不多,大多也就是皇族中人,亦或者是受皇帝寵愛的外戚罷了。

姓趙,年紀約十八左右,喜穿黑衣,有了這幾個線索身份很好猜,趙姓男子的身份其實很好猜。

趙姓男子本名趙斌禮,乃是趙國皇帝的第五個兒子。

趙皇並不是一個好色的男人。相反,他極為的清心寡欲,甚少流連後宮被女色迷了心性去。

自登基至今,他在位約有二十年,膝下也不過五個兒子並幾個公主,跟其他國家枝繁葉茂的皇族相比,已算得上是人丁凋落稀零的了。

趙皇的妃子,大大小小的加起來,統共也就八個,其中八人,年齡最大的,要差了十歲。但奇異的,這八人平日裏相處極為和樂,從未有類似妃子爭風吃醋的事情傳出,稱姐道妹的,也是一個奇談。

再加上勤勉治國,禦下寬容,趙卓實在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趙國皇室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位皇子在滿十二歲之時,便要獨自出宮去求學,且,不管是學的什麼,三年後都要回宮讓皇帝考驗一番。若是討得皇帝歡心了,便可在早朝的時候站在一旁聽著,但不許發表什麼意見,聽滿三年方可對朝事做出評價。

趙斌禮雖十二歲便出門去求學了,但自幼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裏,耳濡目染的,為人品行自然也不會差。

他為人溫和有禮,行事恭謹細致,出手也極為闊綽,愛才也敬才,在眾多的謀士眼裏,實在算得上是一個十分不錯的主子。

隻可惜,他這些年一直在江湖遊曆,未曾有傳出收了哪個謀士進府的消息。

眾人雖隱隱期盼,但到底歇了這個心思。

但既為趙國人,骨子裏便是有大夏皇族的掠奪之性的,幾個兄長都已長成,羽翼豐滿起來,唯有他資曆尚弱,朝中暫無支持他的人。

皇位擺在那裏,誰都想要,成王敗寇,既為皇室子弟,何不回去爭上一爭?

譬如大夏祖先,原本居住在大陸西南,那裏草被豐厚,植被卻很稀零,極適合養些牛馬。

與許許多多的突厥人一樣,大夏皇族的祖先也是遊牧民族出身,他們性子剛強,英勇好鬥,是極強的戰鬥力。

大夏祖先南征北戰,幾乎全是以武力征服各大小部落的。

你跟從不跟從我?你跟,保管你有一口羊肉吃,有一塊牛肉啃。你若是不跟?那便打到你跟!

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拳頭永遠是最有效的。

絕對的實力麵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