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 絕對霸勢(1 / 2)

劉備心中猶疑不定,而孫堅那邊,臉色明顯變得難看了起來。

孫堅並非那種喜怒不形於色之人,此時雖然出於地主之誼,對張飛的侮辱沒有當場發作,但臉上的不虞之色也是顯而易見的。

劉備心中惴惴然,不知該如何應對,一時之間竟是愣在原處。

諸葛亮等一幹謀士就算智計過人,可麵對這般情景,也是沒有什麼辦法。

場麵,尷尬至極。

諸葛亮也在心中內疚,投吳的建議是他提出來的,按原本的預想,劉備頂著一個皇叔的名頭,就算孫堅對其不重視,表麵上的禮待總是少不了的。

可不曾想,來到江東之後,竟會受到如此侮辱。

其實現在漢室衰微到了極致,哪怕天子本人,都不過隻是他人掌上的一個傀儡。皇叔的名號在如今的時局下雖然有用,但也沒重要到如諸葛亮所想的那般地步。

在諸葛亮看來,劉備麵臨如此窘迫的局麵,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而正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劉備在江東受辱,而來到江東的提議又是諸葛亮提出的,因而諸葛亮此刻內心所受之煎熬不差於劉備。

“屬下劉備……參見……主公……”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沉默了之後,劉備最終向孫堅一俯首,恭聲說道。

劉備將頭埋得極深,此時他臉色想必是差到了極點,不欲讓任何人看到。

區區“主公”兩個字,劉備卻是花了全身的力氣才能說得出來。說出這兩個字之後,劉備更是宛若虛脫一般,看上去虛弱無比。

在劉備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在場諸人,表現各異。

諸葛亮等人黯然垂首、為這個最終的決定歎息不已;張飛瞪大雙眼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然後眼角湧出一滴淚珠;江東眾臣一臉驚訝,遲遲不敢相信劉備竟真的奉孫堅為主公;而孫堅本人,則是在短暫的驚訝過後麵露喜色。

至於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周瑜,此時則是微微皺著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劉備拜孫堅為主之後,孫堅依周瑜的建議,將劉備一幹文武打散。劉備本人被孫堅趕到了烏程當太守,然後安排了兩個人在其身邊,名為輔佐,實則監視。諸葛亮、徐庶和陳宮則被孫堅留在了建業參議軍事,這些人都是不世之才,如果能認真地為孫堅謀劃,那絕對是極大的助力。張飛和陳到則被命令協助大將賀齊,前往邊境討伐山越。

雖然眾人都舍不得離開劉備身邊,張飛更是百般不願,可人在屋簷下,實在是不得不低頭。

如此一來,劉備身邊,當真再無任何助力,加上其身邊還有孫堅派來監視的副手,其行事可謂舉步維艱。

和劉備等人一同前來江東的甘寧,則是在劉備奉孫堅為主之後不久,便獨自離去了。

甘寧和張飛等人不同,他和劉備相識不久,沒什麼深厚的感情。

原先甘寧投奔劉備,一來是和張飛不打不相識,二來也是因為仰慕劉備的名聲。

可如今,劉備太讓甘寧失望了,甚至讓他產生了一種劉備乃欺世盜名之輩的感覺。劉備作為大漢皇叔,卻無膽無識,被江東稍加逼迫便屈服於其威勢,這樣的人怎能讓甘寧對其信服?

而孫堅在甘寧心中的印象也很不好,劉備辛辛苦苦去投他,他卻如此苛待之,這在甘寧看來根本就是心胸狹窄的表現。雖然苛待劉備並非孫堅的打算,乃是周瑜所為,而且周瑜也有著自己的用意,不過甘寧自然是不知道這些了,而且在他看來,周瑜會有如此舉動,顯然是出於孫堅的授意了。

孫堅在甘寧心目中絕非明主,甘寧自然沒有為孫堅效力的打算。

因此,甘寧無意繼續繼續留在江東,獨自離去之後,繼續回大江之上找他的小弟,當他的錦帆賊去了。

三線作戰,都以曹軍的勝利告終,不過等三路曹軍相繼班師之後,許昌可以說陷入了極大的紛亂之中。

雖然三線作戰最後都以己方的勝利告終,但是曹軍在三線戰場所承受的損失之慘重,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戰爭結束後,也就到了曹操清算一切的時候了。

劉表、馬騰、孫堅遲早是要收拾的,但現在顯然還不是時候。戰爭剛剛結束,軍隊需要休養生息,想要抱著一箭之仇,隻能等待以後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