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黃忠歸心(下)(1 / 2)

黃忠最近有點糾結。

高順請動張機出馬,診治黃敘,成功治愈黃敘多年以來的頑疾,等於是讓自己欠了對方一個天大的人情。

雖然張機說由於黃敘少時身子基礎就沒打好,所以現在即使病愈,但估計也很難活過五十歲。不過即使如此,黃忠又還能埋怨什麼呢?要知道,以往請來的大夫就從來沒有一個人認為黃敘能平安活過十五歲的,如今自己兒子增添了三十餘歲的壽命,黃忠怎麼還會感到不滿意呢?

隻是這個人情債實在是欠得太大,大得黃忠根本無法償還。

對於高順的心思,黃忠又怎會不明白?我救你兒子一命,你來替我主公曹操效力。

隻不過,替曹操效命之類的想法,黃忠從未產生過。曹操是攻克宛城的元凶,自己又怎麼可能為他賣命?

就算自己的愛子得以延壽,黃忠仍不願出仕於曹軍。然而救子之恩重如泰山,一直壓在黃忠的心頭,讓其困擾無比。

黃敘病愈後,高順也來見過黃忠,並透露出替曹操招攬他的意思。對此,黃忠並不想答應,可是對方好歹有大恩於己,故而黃忠也不便疾言厲色地趕他出去。斟酌再三之後,最終黃忠隻是給出了一個“讓我再考慮數日”這類模棱兩可的答案。

曹操也從高順處得知了黃忠的驍勇,愛才如命的曹操自然想將這員驍將納入帳下。對於高順和黃忠之間的關係,曹操也有所耳聞,高順救了黃忠的愛子,可卻始終不能徹底說服對方投曹。對此,曹操略作思索,很快便有了計較,畢竟要論對於人心的揣摩和掌控,曹操無疑是要勝過高順不少的。在高順招攬黃忠未果後的第二日,曹操上表漢帝,追封故宛城太守劉磐為平南將軍,諡剛侯。

黃忠不願投效自己的心結不在劉表,而是在於劉磐,與其說黃忠效忠劉表,還不如說是他放不下劉磐的知遇之恩。曹操追封劉磐,就是為了向黃忠表明:“我原本並無意加害劉磐,相反,我還很敬重他。”

反正追封一個已故的將領又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損失,反而能贏得黃忠的信任,何樂而不為之?至於劉磐的死,那可是魏延造成的,和自己一丁點關係都沒有,自己大可以說原本打算攻下宛城後好生對待劉磐的,反正當事人都死了隨便怎麼編都行。

不得不說,曹操的這一手還是很有作用的,以敵對立場追封已故將領,這算得上是天大的禮遇了,以至於黃忠對於曹操的看法改善了不少。曹操隨後再親自去招攬黃忠,言行舉止之間極盡真誠之意。救子之恩在前,追封之情在後,如今再加上曹操屈尊親自來請自己,黃忠怎還會不為此動容,遂歸心於曹操,表示願意為其效命。

曹操大喜,當即表黃忠為裨將軍。

鬥轉星移,時間很快就進入了公元196年。

年初,獻帝下詔更換年號,改元建安。

在過去的這一年中,所發生的大事可不少。

先是曹操和袁術之間陸陸續續的爭鬥,雙方交戰次數不少,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小打小鬧,但大的衝突也並不少見,不過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曹軍一方占優。去年年末,黃忠於兩軍陣前射殺袁術麾下大將紀靈,更是極大地打擊了袁術軍的元氣,致使現在袁術隻能龜縮於壽春城中,片刻不敢率軍外出與曹軍作戰。

而另一方麵,烏程侯孫堅也徹底支配了整個江東。一統江東所有大小勢力之後,孫堅上表朝廷,請封為前將軍,拜吳侯。此時曹操正在應付袁術,北方更有大敵袁紹,不欲與孫堅交惡,遂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