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不怕冷是因為它沒有
感覺冷的神經嗎?住在北方的小朋友都知道,進入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整個人凍得發抖,手、腳、臉都得保護起來。但奇怪的是眼晴毫無冷的感覺。這是怎麼回事呢?
眼睛的構造很奇妙,它由角膜、鞏膜構成,雖然痛覺、觸覺很敏感,卻沒有感覺冷熱的神經。另外,眼皮一方麵保護眼球,另一方麵還可以提供熱量,所以眼睛不怕冷。
每個人都會有規律地眨眼,大約一天要眨1萬次左右。眨眼睛能促使淚液分泌,並將淚水均勻地抹在角膜和結膜上,使眼睛始終清潔明亮。眨眼還可以擋住灰塵。當小蟲突然飛向眼睛時,眼睛眨動,把飛蟲擋在外麵,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眨眼可以防止陽光持續地進入眼內,還可以使眼底的視網膜得到休息。這是保護眼睛很有效的工作。
[我還想知道]
眼淚是淚腺將血液加工而成的產物,血液中含有鹽,眼淚中自然也含鹽,所以眼淚是鹹的。
頭被碰撞以後,有時會鼓起一個很大的包來,這也是由於皮膚下麵血管被撞破以後引起的,不過由於頭部皮膚較厚,而且較硬,撞傷後血管溢出來的淤血不容易流散,就鼓起包來。
體溫表內上升的水銀柱因受冷
收縮而不自動下降嗎?小朋友們因種種原因患病發熱時,就需要用體溫表量體溫,以確定是否發燒。體溫表玻璃管的內徑,在水銀柱和水銀球相接的地方做得特別細。體溫表放在口中時,水銀球裏的水銀受熱膨脹,就從這個很細的口子擠上去。可是,當體溫表從嘴裏拿出來以後,上升的水銀柱受冷收縮,再加上它自身聚力的收縮,結果使水銀柱在內徑特別細的口子處斷成兩截,上麵的一截在內聚力的作用下,不會流回到水銀球裏,穩穩地留在原來升高的地方,就指示了測得的體溫。
那麼,要想使體溫表內的水銀柱下降,可以用力甩體溫表,也可以將其放在冷水裏。
[我還想知道]
體溫表是溫度計中的一種。溫度計還可以用煤油作液泡中的液體來測量物體的溫度。
測定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液泡應懸在液體中,不能碰到杯壁,觀察刻度時應平視表中液柱頂端。
測定空氣的溫度,溫度計的液泡應懸在空氣中,不能碰到別的物體上,觀察刻度也應平視表中液柱頂端。
暖氣放在窗口下麵目的
是使房間很快變暖嗎?小朋友們不難發現,隻要是安有暖氣的房間,暖氣的位置都是在窗口下麵,那麼,為什麼暖氣要放在窗口下麵而不放在其他各處呢?
原來冷空氣主要是從窗縫鑽到屋子裏來的。若把暖氣片放在窗口下,當冷空氣進入室內後,就立即被暖氣片加熱,變成熱空氣不斷上升,沿著天花板流到房子各處散布熱量。這樣房間很快就會暖和起來。
而如果把暖氣片放到遠離窗子的地方,冷空氣就會從窗縫直接進入室內,使房間變冷以後,才被暖氣片加熱,這樣房子要用很長的時間才會暖和起來。
[我還想知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建造了試驗用的太陽房。太陽房的屋頂南坡裝有太陽光集熱器,而將蓄熱箱放在閣樓裏。當集熱器利用陽光將水加熱後,便將熱水送到蓄熱水箱中,然後通過設在頂棚上的散熱管向房間供熱。
1988年,日本建造了一座沒有一扇窗戶的樓房,在房頂上安了一個用電腦控製向日式的向日鏡,能跟隨太陽自動轉向,使陽光照在鏡上,並通過折射鏡將陽光反射在房間內。
看電視不能太近是因為電視
發出的射線會影響視力嗎?電視機熒光屏顯示出來的圖像,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光點組成的。要是離熒光屏太近,眼睛看到的就是這些光點,反而看不清楚圖像。而且,電視機所發出的射線劑量是嚴格控製在一定限度內的,若離得太近,輻射物會侵害人體影響健康。最重要的是,離熒光屏太近,屏上很亮的光線對眼睛十分刺激,長此以往,視力會受到損害。另外,看電視時,除了保持一定距離以外,人眼的高度應稍稍高於熒光屏,一般約為熒光屏中心點以上3~5厘米,這樣,眼睛不會感到疲勞。
所以呀,平時看電視不要離得太近,也不要看得時間太長,這樣才能保護你的雙眼。
[我還想知道]
電視機屏幕上多灰塵,是由於屏幕帶有靜電將灰塵吸上去的緣故。
日光燈嗡鳴不斷的原因是其上方有一個鎮流器,裏麵有許多叫做鋼片的小金屬片,打開燈後,電流通過鎮流器,振動了鋼片,就發出嗡嗡聲了。
彩色電視是利用三基色
原理傳送彩色圖像的嗎?天地萬物,都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合成的,彩色電視就是利用三基色原理傳送彩色圖像的。
彩色電視攝像機通過棱鏡等光學鏡片,把圖像分解成紅、綠、藍三種單色圖像進入攝像管。攝像管再把這三種圖像變換成相應的三種電信號,通過電視台的天線傳送出去,由彩電接收。彩電由顯像管內的電子槍射出紅、綠、藍三束強弱不同的電子束射到顯像管熒光屏的組合發光點上,含三種熒光粉的組合發光點可分別發出紅、綠、藍三種色光,把這三種光重合起來,就得到了還原的彩色景物畫麵。
[我還想知道]
電視不是一個人發明的。1884年,德國科學家尼普科夫發明的電視係統,提供了電視傳輸的雛形。1919年美國科學家佐爾金發明了光電掃描裝置,顯示出了圖像。這就是當代電視的最初形式。後來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到了1947年,黑白電視才正式問世。
有線電視台在高處架設共用天線,接收電視信號,再通過電纜線將電波送到用戶,這種電視就叫有線電視。
錄音磁帶與磁頭摩擦使磁粉層
脫落才越放越不清晰嗎?往往新買回的磁帶沒放上幾次,音質就會明顯降低,這是為什麼呢?
錄音磁帶的表麵,均勻地塗有一層用膠水拌和的磁粉。製作錄音磁帶時,聲音變成強弱不同的磁場,使磁帶上的磁粉層磁化,聲音就被記錄在磁帶上。放磁帶時,磁帶緊貼在金屬磁頭上移動。不斷與磁頭表麵摩擦,磁帶上的磁粉層便會被磨去一些,日積月累,磨損就大了,這時錄在磁粉層的聲音自然也受到損失,難怪在錄音機上播放時,發出來的聲音不好聽。
有的小朋友會問:“把磁帶放置一段時間,偶爾聽一次,聲音會不會變難聽呢?”同樣也會,因為地球空間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磁場,即使不與磁頭摩擦,受到別的磁場幹擾,聲音也會變得難聽。
[我還想知道]
1898年,丹麥科學家浦爾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錄音機和第一盤磁帶。
1932年,德國科學家把磁性材料塗在紙帶上,使錄音機質量有了提高。
1963年,荷蘭菲利浦公司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盒式磁帶錄音機,縮小了錄音機的體積,使錄音機迅速進入了家庭。
吸塵器利用高速旋轉的風吸塵嗎?
吸塵器裏裝有一台旋轉速度很高的電動機,在電動機的轉軸上有風葉輪,當電動機高速旋轉時,風葉輪跟轉軸一起旋轉,把吸塵器裏麵的空氣迅速排除。吸塵器的吸塵頭連接長長的導管,直接通到吸塵器裏麵去。因此,當風葉輪把吸塵器裏的空氣排到外麵去時,與吸塵器相通的吸塵頭就成了吸塵器的進氣口。外麵的空氣從吸塵頭湧進去時,吸塵頭周圍的灰塵和其他細小的髒物,也隨著空氣流進吸塵頭,經過導管進入吸塵器裏麵的集塵桶。這樣,吸塵頭所到之處,灰塵被吸得幹幹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