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人類為了生存才建造了船嗎?

船的發明不歸屬於具體哪一個人,也不是哪一個曆史時期的人類發明的,而是全人類幾千年智慧的結晶。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之後,為了生存,要渡河和捕魚,就有了對船的需求,也就開始了設法創造能浮在水上、載人載物的交通工具。

最初,人們是利用漂流的樹木渡河,以後人們將木頭稍做加工,扶著木頭過河,之後,人們又學會了用木頭或竹子綁成筏子渡河。

由於用木筏和竹筏載人或載物時,河水很容易把人或物品弄濕,所以,慢慢地,人們又設計出了中間是空的獨木舟,後來,為使木船不容易翻,又在獨木舟的旁邊固定上了橫木。

就這樣船的形狀及功能不斷地被人類改進和加強,到現在人們已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創造出速度飛快的水翼船;可在陸地上行駛的氣墊船;不燒油的核動力船、超導船、太陽能船等等。

[我還想知道]

我國古代造船技術很發達,在7~9世紀唐朝建造的大型船能坐150人。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147米、寬6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船有水閘幫忙才得以

通過巴拿馬運河嗎?巴拿馬運河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水運航道。因為運河的水麵高出海平麵約26米,船隻無法直接通行,因此人們在運河的兩端安裝了好幾道水閘。輪船通過運河時,先開到水閘內,然後關上水閘,往裏麵放水,使水位升高。這樣,船隻就能順利地通過了。

1903年11月,美國獲得單獨開鑿運河的權力,於1904年動工,1914年完成。

巴拿馬運河的通航,大大縮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例如,從美國紐約到加拿大溫哥華,比繞道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縮短航程12500多千米;從紐約到日本橫濱,縮短航程約5300多千米;從歐洲到亞洲東部或澳大利亞,也近了約3200千米。

[我還想知道]

巴拿馬運河原來是一片荒涼的地帶,沼澤縱橫,叢林密布,疾病流行。

美國為了建造這條82千米長的運河,有7萬多名工人獻出了生命,幾乎是1米長的地方,就奪去了一個人的生命,因此這裏也被人稱“死亡海岸”。

帆船通過不斷調轉船頭而逆風行駛嗎?

風力是帆船行駛的動力,順風的時候,帆船可以張開帆,順著風吹的方向,一直向前行駛。逆風的時候,帆船就不可能一帆風順地直線航行了。這時,應該把船頭斜對著風吹來的方向,然後調整帆的角度,使風吹到帆上,產生一個斜著向前的力,船也就斜著向前行駛了。過一會兒,再把船頭調轉,使船的另一側斜對著風向,帆船就會朝另一個方向斜著向前行駛。帆船就是這樣,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逆風向前航行。這種行駛方法叫做迎風行駛。

帆船的大小不一樣,帆的形狀和支撐帆的桅杆多少也不一樣。傳統的四方形橫帆適合順風行駛,由三角形帆發展而來的縱帆,有利於逆風行駛,操作也很方便。

[我還想知道]

帆船的帆分橫帆和縱帆兩種。橫帆的方向是與船體成十字形交叉,而縱帆是與船體長軸方向一致。大型帆船都是把這兩種帆結合起來使用。

橫帆帆船有:三桅帆船、頂桅縱帆船、多桅帆船、雙桅帆船。

縱帆帆船有:單桅帆船、雙桅縱帆船、小型雙桅帆船。

船隻航行也要按信號燈的指示去做嗎?

車輛在馬路上行駛,要遵守交通規則,要聽從信號燈和交通警察的指揮,不然的話就會發生危險。船在水裏航行,海裏和河裏都沒有那麼多信號燈,也沒有交通警察指揮,當兩條船相遇時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船隻航行也有一定的交通規則,也要按信號燈的指示去做。不過,它們的信號燈都是裝在船上的。

在船的兩側各有一盞燈,右側是綠燈,左側是紅燈。在前桅杆上、後桅杆上和船尾正中,都裝有一盞白燈。這樣,當兩條船相遇時,駕駛員隻要按照對方船上的信號燈指示去做,就不會有危險了。

[我還想知道]

1802年,富士頓研製出了第一艘輪船,1807年富士頓的第二艘輪船誕生了,他本人被稱為“現代輪船之父”。

富士頓有生之年一共建造了十幾艘各式各樣的蒸汽機輪船,還為美國造出了第一艘蒸汽機戰船。

貨船是把貨物裝在甲板

下麵的貨艙裏運出的嗎?在海港碼頭,經常會見到許多貨船來來往往,裝貨卸貨。有的船是把貨物擺放在甲板上,可是大部分船的甲板上什麼也沒有,那麼它們把貨物裝在什麼地方呢?原來它們把貨物裝在“肚子”裏,也就是甲板下的貨艙裏。

貨艙一般都在船的前半部,為了能把貨艙建造得盡量大些,好多裝些貨物,所以貨船的發動機和操縱室大多集中在船的後部。人們還根據運送貨物的需要,造出許多種特殊用途的船,如汽車專用船、木材專用船、礦石專用船、牲畜專用船、液化氣專用船、油船等幾十種。

[我還想知道]

國外有人研究過,一艘8000箱船和兩艘4000箱船相比,前者可以節省成本10%。

世界上第一艘試驗性水翼船是由加拿大工程師貝爾1919年建造的。

輪船依靠逆水行駛起到

“煞車”的作用嗎?自行車有煞車,汽車和火車也有煞車,可是你看過輪船有“煞車”嗎?

如果你乘坐在渡輪上,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輪船先向上遊斜渡,隨著江水慢慢地斜向對岸碼頭的下遊,然後再平穩地逆流靠岸。江水越急,這現象越明顯。你可以注意一下:在長江大河裏順流而下的船隻,當它們到岸時,卻不立刻靠岸,而要繞一個大圈子,使船逆著水行駛以後,才慢慢地靠岸。

這裏有個簡單的算術題,你不妨做一做:假若水流的速度每小時是三公裏,船要靠岸時,發動機已經關了,它的速度是每小時4公裏,這時候要是順水,這隻船每小時行1公裏。

究竟是7公裏那麼快容易停呢?還是1公裏那麼慢容易?當然是越慢越容易停靠。

這樣看來,使輪船逆水近碼頭,就可以利用流水對船身的阻力,而起一部分“煞車”作用;另外,輪船還裝有“煞車”的設備和動力,例如:當輪船靠碼頭或遠行途中發生緊急情況,急需要停止前進時,就可以拋錨,同時輪船的主機還可以利用開倒車起“煞車”作用。

[我還想知道]

海上航船之間就經常用旗語來進行溝通。每一麵旗都代表不同的字母或數字,信號員用旗拚字或用特殊組合的旗來表示整句話。

一般情況下,信號手隻用兩麵旗,就可以拚出要傳達的信息,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字母或數字。大而簡單有色彩的旗幟,可以把信息傳到眼力所及的遠處。

破冰船是用1000萬噸重的船頭

把冰壓碎而破冰的嗎?製造破冰船的鋼板要比普通船厚得多,船身又短,使得進退和變換方向都特別靈活;船頭斜度大,便於爬到冰麵上;船頭、船尾和船身兩側都有很大的水艙。具備了這些特點,破冰船就能夠破冰了。它先把船頭翹起,爬到冰麵上,靠船頭1000多噸的重量把冰壓碎。如果冰層較厚,破冰船就後退一段距離,開足馬力向前衝,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直到把冰層衝破。如果衝不開怎麼辦呢?別急,它還有另一套本領呢。它把船尾的水艙灌滿水,使船頭高高翹起爬到冰麵,然後把船尾的水艙排空,再把船頭的水艙灌滿水。這樣,本來就很重的船頭,再加上這幾百噸的水,就能壓碎很厚的冰層。

破冰船也有擱淺的時候。當它爬上冰麵壓冰,可是冰沒有破碎,隻是向下塌陷,兩邊的冰又緊緊卡住船身,即使破冰船開足馬力,也一步都動不了。這時,破冰船就分別向船身兩側的水艙裏灌水,使船左右搖擺,來擺脫困境。

[我還想知道]

在有真正的地圖之前,水手們不得不靠星星導航,在白天就更困難了。

在海上,黑布上畫有人頭骨和劍的海盜旗是可怕的掠奪者的標誌,然而,被蒙上眼睛在突出舷外的板上走而掉落海中是許多受害者的下場。

水翼船因擁有兩個水翼

而能夠高速行駛嗎?水翼船的構造和普通的船基本相同,隻是在船底多了兩個像飛機翅膀一樣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水翼。水翼船能行駛得那麼快,秘密全在這兩個水翼上。

水翼船的工作原理與飛機一樣,它水翼的斷麵也與機翼斷麵的形狀一樣,當船在推進裝置的作用下快速航行時,浸在水中的水翼就因其斷麵的特殊形狀而造成它的上、下表麵所受的水的壓力不同,下麵大而上麵小,從而形成升力,逐漸把船體抬起。這樣就使船所受的水動阻力減小,使船速更易增加。當航速增加到一定值時,升力即大到可以將船體完全抬出水麵,使船在水麵上掠行。此時,隻有船的水翼支架或部分水翼與水麵接觸,前者稱為全浸式水翼,後者稱割劃式水翼。這樣,當船高速行駛時,就可大大降低水動阻力,並可減少波浪對船體的衝擊。當水翼船停泊或以低速航行時,並可減少波浪對船體的衝擊。當水翼船停泊或以低速航行時,水翼不產生升力,這時水翼船就同普通的排水型船一樣,其船體靠浮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