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郵政編碼中的數字

各代表不同的含義嗎?郵政是一種古老的、使用最普遍的通信手段。投進信箱的信每天要送到郵局進行分揀。分揀,就是把信按郵寄地區分類。過去郵局一直是用手工來分揀,一個人每小時隻能分揀2000件左右,而且勞動強度很大。自從使用郵政編碼以後,就可以用機器分揀信件,每小時分揀2000~40000件,提高效率10~20倍。

什麼是郵政編碼?郵政編碼是寫在信封小方格內的阿拉伯數字,這些數字是表示郵政區域劃分和它的投遞區段的專用代號。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采用了郵政編碼製度。我國是采用四級六碼的編碼方式。前兩位數字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三位數字表示郵區;第四位數字表示縣和市;最後兩位數字表示投遞局或投遞所。郵政編碼信封是統一印製的專用信封。

[我還想知道]

我國最早的郵票是清政府於1878年發行的“海關一次雲龍郵票”,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龍郵票”。

首次發行的龍票僅3枚,麵值用銀鈔表示,分綠、紅、橘花三色,麵值分別為1分銀、3分銀和5分銀。圖案是一條龍在雲彩和小浪襯托下戲飛騰雲的形象。

電信網絡使電話係統互相

聯接起來嗎?在電話發明以前,人們靠寫信互通情況。有了電話後,人們可以利用電話在相隔很遠的地方交談。有了通信衛星後,電話的功能就大大地增強了。人們把電話係統聯成一個大網絡,利用這個網絡,進行全國、全地球的電話通話是非常便捷和快速的,這就是電信網絡。

電信網絡可以傳播電話、電報和電視信號。電信網絡由通信衛星、衛星通信站、電波中繼站、光纜、電話交換機組成。電信網絡的工作過程是:打電話的發、收信號通過衛星通信站和通信衛星傳到電話交換機,然後傳到用戶。

[我還想知道]

電話信號能像閃光一樣沿光纜傳輸,使用戶能得到高質量、高速度的通信效果。

移動電話實際是一台小型無線電收發機:使用時,撥動對方電話號碼,這組號碼就被轉換成無線電波,發射到基地,基地再把收到的信息送到市內電話局的有線電話交換機,這樣,雙方就可以通過無線電波和有線線路通話了。

現代通信的方式、用途各不相同嗎?

現代通信主要的方式有移動通信、尋呼機和電視電話。移動中的用戶,與固定的或移動中的另一方進行直接的通信,叫做移動通信。移動通信是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的綜合利用,無線通信的種類主要有:無線電對講係統、尋呼係統、移動電話係統。

尋呼機又叫“BP”機,它是一台隻能接收而不能發出無線電信號的接收機。當你要找人或向他人傳遞信息時,你可以打電話給尋呼台,報出傳遞信息,尋呼機號碼,尋呼台就向尋呼機發出電波,尋呼機就能接收到。“BP”機的種類非常多,主要有:半自動尋呼、自動尋呼、數字型、漢顯型等。

電視電話是一種既能傳遞聲音又能傳遞圖像的現代通信工具。它是由美國貝爾研究所研製出來的。利用這種電話可以拉近相隔萬裏的人們的距離,給打電話者以“親臨現場”的感受。

[我還想知道]

通信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有線通信的收發兩端一定要有傳輸信號的導線相連,它需要架設電杆、電線,需要維護和修理。無線通信是靠電磁波的傳播來傳遞信息的。

無線通信信號由無線發射基地以電磁波的形式放出,它在空中傳播的速度與光速相同,然後由無線電接收機接收,並轉換成聲音、文字符號和圖像。

人類覺得用馬運輸不方便

才發明了自行車嗎?很久以前的人類是用腿來趕路的,後來,馬代替了人腿,但是,大概是因為馬愛使性子,還必須喂飼料,很麻煩,所以人們萌發了以機器代替馬匹的念頭。

1790年,法國人西哈發明了一輛雙輪木馬,輪子雖然能轉,可是仍然要用兩隻腳輪流蹬地,使木馬前進。這個木馬可以說是自行車的雛形。

1817年,德國的德萊斯男爵把木馬改良了一下,在前麵加上把手,不過仍然得勞累雙腳在地上跑。

到了1839年,蘇格蘭的鐵匠麥米倫在前輪兩側裝上了踏板,真正的“腳踏自行車”終於出現了。

1888年,英國人鄧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使自行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後,人們對自行車不斷進行改進,終於使它發展成現在的模樣。所以,可以說自行車是人類長期智慧的結晶。

[我還想知道]

19世紀70年代後,前輪特大而後輪特小的高自行車風行於世界各地。

當時,鄧洛普是為了使他的兒子在自行車比賽中奪冠,受到充滿水的管子變圓不易被壓破的現象啟發,而發明了充氣輪胎。

最早的車輪是用挖空的樹幹製成的嗎?

一般來說,不管是哪一種車,都離不開車輪。最早的車輪大約在5000年前就出現了,那是用一個粗大的樹幹切成圓片,再在中間鑿一個洞製成的,這種車輪很容易沿著木紋裂開。後來,出現了用木板拚合成的車輪,克服了圓木車輪易裂開的缺點。為了保護車輪,人們還在車輪的邊緣包上了動物皮。

這樣過了1000多年,人們對車輪又進行了革新,最先使用在戰車上,這些戰車的車輪是空心的,中間有十字形輪軸,可以把輪子固定在車軸上。這種車輪比較輕,有利於提高車的行進速度。

後來,高盧人發明了用鐵圈保護車輪,使車輪既堅固又耐用。

此後,隨著火車的問世,出現了鐵車輪;隨著汽車的出現和自行車的不斷發展,相繼出現了橡膠輪和充氣橡膠輪胎。

[我還想知道]

高盧人首先造一個比木輪小一點兒的鐵圈,然後將鐵圈加熱,鐵圈膨脹後剛好可以套在本輪外。接著往鐵圈上澆冷水,使鐵圈收縮,結果,鐵圈便緊緊地套住木輪了。

戴姆拉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被人們稱為“摩托車之父”。

自行車的車輪轉運起來

即可保持平衡狀態嗎?人騎自行車不倒的原因與硬幣不倒是相同的:凡是高速轉動的物體,都有一種能保持轉動軸方向不變的能力,使它們不向兩側倒。小朋友打的陀螺能夠不倒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騎車時是在前進的方向上給自行車一個力,使車輪轉動起來,車輪就能保持一定的平衡狀態,再利用車把調節一下平衡,自行車就可以往前走了。但是一停下來,車子就會因失去平衡倒下來。

雜技演員經過訓練,保持平衡的能力特別強,即使原地不動,他們也能讓自行車保持平衡,不向某一方向傾斜或倒下去。

[我還想知道]

轉彎時正確的騎車方法是:身體向同一方向傾斜,保持車子平衡。如果身體朝相反的方向傾斜,就會因失去平衡而摔倒。

下雪時,路麵多半是又硬又滑,如果將車氣打得太飽,容易摔跤。

人行橫道線最初由石頭鋪成嗎?

小朋友們都知道,橫過馬路時應走人行橫道,那一條條雪白的標誌線,能把你安全地帶到馬路的另一邊。

人行橫道的標誌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代。當時,意大利的龐貝城區的一些街道上,人、馬、車混行,交通經常堵塞,事故不斷發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初人們把人行道加高,與車和馬行駛的道路分開。然後又在接近路口的地方橫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麵的石頭——跳石,作為行人橫過馬路的標誌。行人可以踩著跳石穿過馬路,馬車的車輪剛好能從兩塊跳石之間通過。

到了19世紀,汽車代替了馬車,無論是速度還是危險性,都大大增加了,笨重的跳石已經不適用了。50年代初,經過多次試驗,在英國倫敦的街道上,首先出現了像現在這樣的人行橫道線。由於它潔白、醒目,看上去很像斑馬身上的一道道白紋,因此又稱為“斑馬線”。人行橫道線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條安全的通道,同時也告訴司機,要減緩車速讓行人先走。

[我還想知道]

十字路口指揮交通的紅綠燈是1868年最早在英國出現的。紅燈表示停止,綠燈表示通行。

現代的交通指揮燈是1914年在美國首先出現的,它除了紅綠兩種顏色外,又增加了一盞黃顏色的燈。

用紅燈作停車標誌是

因為紅光的穿透力極強嗎?在交叉路口,一般都設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指示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注意看分明……”為什麼紅燈停呢?原來,在紅、橙、黃、綠、青、藍、紫這7種顏色中,它們各自的波長都不一樣,其中,紅光的波長最長,且穿透力極強,能穿過雨點、灰塵、霧珠投射到比較遠的地方去,因此用它作停車信號,司機能及時看到後把車停下來,避免發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