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們說:“由於漳河經常泛濫,占卜的人和縣吏互相勾結,利用天災搜刮百姓錢財,每逢到河伯娶婦的時節,當地的一個巫婆就到處搜查看到哪個貧苦人家的女兒長得好,就硬說她該做河伯的夫人,強行帶走。他們讓少女梳洗打扮,穿上華麗的衣裳,用一張鋪設講究的新床把少女放到河裏,自行漂浮,順流而下,行數十裏就沉到河底。許多人家生怕自己的女兒被選中,背井離鄉,逃亡外地。因此,本地人口越來越少,田地荒蕪,生活十分困苦。人們相傳:‘若是不為河伯娶婦,觸怒了河神,洪水泛濫,鄴縣就要被淹沒。’”
西門豹聽了,說:“下次為河伯娶婦,我也來參加,請到時通知我。”人們回答說:“一定,一定。”
轉眼之間,到了河伯娶婦的那天,縣吏、鄉官和當地的豪紳早已等候在現場,一個七十多歲的巫婆在十來個徒弟的簇擁下,不緊不慢地來到現場,準備河伯娶婦的儀式。這時,西門豹帶領著他的隨從來到河邊,河伯娶婦的儀式即將開始。西門豹突然下令把巫婆叫到麵前說:“把河伯婦帶上來讓我看看!”老巫婆連忙把一個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的少女從幔帳裏攙扶出來,帶到西門豹麵前。西門豹向少女打量了一眼,就對老巫婆說:“這個女孩長得太醜了,請你到河伯府上走一趟,報告河伯說,過兩天一定選個漂亮的送上。”話音未落,西門豹手下的隨從早已搶到老巫婆麵前,不容分說,將她高高舉起,撲通一聲扔到河裏去了。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他的隨從說:“老巫怎麼還不回來?派她的徒弟前去打聽一下!”於是把一個巫婆的徒弟投到河裏。過了片刻,西門豹裝出很不耐煩的樣子說:“這個徒弟怎麼也不回來?再派一個腿腳麻利的去催一催!”緊接著又把一個巫婆的徒弟拋到河裏,一共投了巫婆的三個徒弟。西門豹轉向鄉官說:“老巫婆和她的徒弟都是女人,說話太羅嗦,還是請你走一趟,把事情講明白,以免得罪了河伯。”於是把鄉官也扔到河裏去了。西門豹裝出特別虔誠的樣子向河水鞠了一大躬,然後又做出畢恭畢敬的姿態站在那裏靜靜地等待。然後,厲聲叫道:“巫婆、鄉官怎麼還不回來?看來還得派人去催!”他把銳利的目光向縣吏和豪紳們一掃,這些人馬上撲陋跪倒,磕頭碰地,血流滿麵,哀嚎乞求。西門豹神態自若地說:“你們都起來,看來河伯是盛情款待他們,一時不能回來,你們先回去吧!”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幫家夥抱頭鼠竄,倉皇逃命。從此,鄴縣再也沒有人敢提為河伯娶婦這件事了,而西門豹製服“河伯娶婦”這件事也廣為流傳,得到老百的廣泛擁護。商鞅
商鞅(約前390~前338)戰國時政治家,衛國人,公孫氏,名鞅,亦稱衛鞅。開始是魏相公叔座的家臣,後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主持實施變法,過了十年,因戰功封於商(今陝西商州市東南)十五邑,號商君,因此也被稱為商鞅,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發奮圖強,宣布廣納天下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衛國的貴族衛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製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決定。”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於是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3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10兩金子。”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10兩賞金?”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50兩。沒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下了決心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50兩黃金,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來,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能夠取信於天下,於是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不久,秦國進攻魏國,從河西打到河東,把魏國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來。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實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
一、廢井田,開阡陌,秦國把這些寬闊的阡陌鏟平,也種上莊稼,還把以前作為劃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地等,也開墾起來。誰開墾荒地,就歸誰所有。土地可以買賣。
二、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和鄉村合並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這樣,中央政權的權力更集中了。
三、遷都鹹陽。為了便於向東發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城(今陝西鳳翔縣)遷移到渭河北麵的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東北)。
這樣大規模的改革,觸犯了許多貴族、大臣的利益,他們都反對新法。有一次,秦國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頭的人不能遵守,下麵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受罰。”
結果,商鞅把太子的兩個師傅公子虛和公孫賈都判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一來,一些貴族、大臣都不敢觸犯新法了。
這樣過了10年,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周天子打發使者送祭肉來給秦孝公,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首領),中原的諸侯國也紛紛向秦國道賀。魏國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孟嚐君
孟嚐君,姓四名文,戰國時齊國的貴族,被封於薛(今山東滕州南),自稱薛公,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四公子都以善於“養士”著稱,孟嚐君門客最多時曾達三千人。
孟嚐君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田文是田嬰小老婆生的,一直不受他父親的寵愛。
一天田文問他的父親說:“您在齊國當了三朝宰相,而國家的土地沒有一尺一寸的擴大,我們家卻積攢了萬兩黃金,至於說到有才能的門客,卻一個都沒有。現在您的妻子丫環滿身都是綾羅綢緞,而外麵的士人卻連粗布衣服都穿不上;家裏的仆人傭人有吃不完的美味佳肴,而外麵的人卻連糟糠都吃不飽。如果國家出現了什麼變政,誰願意替我們做事呢?你積攢的財富又怎麼守得住呢?現在整個國家變得一天不如一天,您卻毫不在意,我實在是覺得難以理解。”
田嬰認為田文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對他另眼相看,讓他主持家事。從此投奔到田嬰家的賓客一天天增多,田文的名聲也一點點傳遍了各個諸侯國。諸侯都派人請田嬰立田文為世子。田嬰死後,田文繼承了他父親的封地,被尊稱為孟嚐君。
孟嚐君招攬了一大批來自各個諸侯國的賓客和各種犯罪逃亡的人。孟嚐君為人慷慨豪爽,他把自己的全部家產都拿出來招待賓客,所以天下各地的士人都跑來歸附他。在他家裏吃飯的賓客常常有好幾千人,孟嚐君對待他們不分彼此,一律平等。孟嚐君和士人談話時,常常讓一個人都記下來。客人一走,孟嚐君就派人到他們家裏慰問,送去財物。
有一天晚上,孟嚐君招待客人們吃飯,屋裏光線很暗。一個客人以為自己的飯菜和孟嚐君不一樣,因此十分生氣,放下飯碗就要告辭。孟嚐君立即站起身,端著自己的碗走過去故意讓他看清楚自己吃的是什麼,客人看到兩個碗裏的食物完全一樣,對自己的多疑與失禮感到十分慚愧,馬上羞愧自殺了。
這件事使天下人都知道了孟嚐君好客,投奔他的士人就更多了。孟嚐君幸得馮諼
馮諼因貧苦無以生存,便穿著舊衣草鞋,去投靠孟嚐君,孟嚐君並未看重這一窮士,把他草草安置在下等客舍安身。
十日後,孟嚐君問客舍主管:“馮諼來後有何表現?”
主管回答:“馮先生每當吃飯時,他往往彈劍作歌:‘長鋏何所歸?有飯而無魚!’”孟嚐君知道,劍為器中長物。馮諼以長劍自喻,或許身手不凡,於是,把他重新安置在中等客舍就宿,使他每餐必有魚肉。
五日後,孟嚐君又打聽馮諼情況,回報說:“馮先生每次出門時常彈劍作歌:‘長鋏何所歸?出入而無車!’”孟嚐君聽後,又把他遷人高等客舍下榻,使之出入乘車。
數日後,孟嚐君再次問起馮諼情況,回報說:“馮先生曾彈劍作歌:“長鋏何所歸?無處可為家!”
孟嚐君大為不滿,心想:我款待他多日,一次再次地提高其衣食住行所需,卻未曾見這柄“長劍”小試鋒芒,反而總聽說他滿腹牢騷,真是貪得無厭!
馮諼在孟嚐君處一住幾年,不曾出過隻言片語的力。
孟嚐君養了這麼多的門客,光靠他的俸祿是遠遠不夠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向老百姓放債來維持他家的巨大耗費。
有一天,孟嚐君派馮諼到薛城去收債。馮諼臨走的時候,向孟嚐君告別,問:“回來的時候,要買點什麼東西來?”
孟嚐君說:“你瞧著辦吧,看我缺什麼就買什麼。”
馮諼到了薛城,把欠債的百姓都召集來,叫他們把債券拿出來核對。老百姓正在發愁還不出這些債,馮諼卻當眾假傳孟嚐君的決定:實在是還不出債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聽了將信將疑,馮諼幹脆點起一把火,把債券燒掉。
馮諼趕回臨淄,把收債的情況原原本本告訴孟嚐君。孟嚐君聽了十分生氣:“你把債券都燒了,我這裏3000人吃什麼!”
馮諼不慌不忙地說:“我臨走的時候您不是說過,這兒缺什麼就買什麼嗎?我覺得您這兒別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義,所以我把‘情義’買回來了。”
孟嚐君很不高興。
孟嚐君為相多年,身邊又聚集了眾多謀臣、勇士,一時權傾齊國,名高其主,炙手可熱。這自然要招致齊王疑忌。秦、楚等國見遊士爭相投奔孟嚐君,擔心齊國更趨強盛,危害別國,便乘機散布流言,誹謗離間君臣關係,孟嚐君終於失寵於齊王,被免去相位。
這時候,3000多門客大都散了,隻有馮諼跟著他,替他駕車上薛城。當他的車馬離薛城還差100裏的時候,隻見薛城的百姓,扶老攜幼,都來迎接。
孟嚐君看到這番情景,十分有感觸。對馮諼說:“你過去給我買的‘情義’,我今天才看到了。”
馮諼卻說:“狡兔有三窟,僅能幸免於死。如今主君隻有一窟,還不可高枕無憂,尚需再營兩窟。請君借臣二乘高車,我不僅能使齊王重新起用您,而且還能使您俸邑更加擴大。”孟嚐君喜不自勝,一切聽從於他的安排。
馮諼到了秦國都城,麵見秦昭王,勸說秦昭王邀請孟嚐君上鹹陽來,拜他為丞相。
秦王聽了馮諼的勸說後,立即派遣10乘車輛,載著百鎰黃金,東入齊國。
馮諼見計劃的第一步已經成功,當即辭別秦王,趕在秦國使者之前動身,回到齊國,對齊王說:“天底下向東來到齊國的人,都想使齊國強大削弱秦國,而往西奔向秦國的人都想使秦國強大削弱齊國。秦、齊兩國是天下難分強弱的大國,如果秦國強大,對齊國肯定不利。現在我聽說秦王已經派人來迎接孟嚐君了。孟嚐君如果到秦國做了宰相,天下各國都會歸附秦國。秦國稱霸天下,齊國的都城可就危險了。您為什麼不趁著秦國使者還沒來,恢複孟嚐君的宰相官職,再多賜給他一些封地,向他表示歉意呢!孟嚐君肯定會很高興地接受下來,這樣可以破壞秦國的計劃。”
齊王覺得很有道理,趕緊召來孟嚐君給他官複原職,不但歸還了他原來的封地,還多給了他一千戶。秦國的使者聽說孟嚐君又當了齊國的宰相,就回國複命去了。
當初孟嚐君被齊王廢掉宰相之後,他的賓客們全都一哄而散。現在齊王又召回了孟嚐君,恢複他的相位和封地,隻有馮諼一個人去迎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