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如果你不吃完食物,澳大利亞人會敏感地認為你不喜歡這些食物。
△ 許多商業會議都是在工作午餐期間舉行的。這些飯都是為了輔助商業會議而安排的。比如,一頓工作快餐的內容很可能是三明治和一杯飲料。
◎ 美國人
△ 美國人“為了活著而吃”。雖然有許多美國人喜歡美食,大多數美國人“為了活著而吃”,而不是“活著為了吃”。
△ 美國有很多世界上頂級的飯店,有一定比例的美國人“活著是為了吃”。
△ 各個地區的食物都有其不同的風味,美國人通常因自己地方特色的食物而感到自豪。
△ 他們的食物以漢堡包、比薩、熱狗、許多軟飲料和甜餅(比如蘋果派和紅櫻桃派)聞名。
△ 大多數快餐公司開始迎合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化,提供更快捷、更便宜、更簡單的食物。許多美國人每周都要吃好幾頓快餐。
△ 吃飯的地方免費供應水。
△ 美國人傾向於在小孩喜歡的地方吃“家庭餐”,但在高級飯店裏不會理會孩子的喜好。如果小孩子到高級飯店去,他們就需要表現得像個大人。
△ 很多地方供應的食物和飲料量很大。
△ 大多數冰鎮飲料(不是啤酒和釀造酒)中會放入滿滿一杯冰塊。
△ 比起熱茶,美國人更喜歡喝咖啡。以澳大利亞人的標準來看,他們的咖啡味道很淡,量很大。
△ 帶某人出去吃飯被認為是一種款待(禮物)。
△ 通常,即使你吃剩下東西,美國人也不會過於敏感地認為你不喜歡這些食物。
△ 許多商業會談都在用餐的同時進行。這些飯都是為了輔助商業會議而安排的。比如,一頓工作快餐的內容很可能是三明治和一杯飲料。但如果你是國外來的客人,他們喜歡向你炫耀地方特色的食物。
△ 很多人不吃某些食物,可能是源於宗教原因、個人喜好,或者對某些食物過敏。問問客人有什麼不吃的東西是一種禮貌的做法。客人應當如實告訴主人,這不需要任何理由。
◎ 中國人
△ 中國人“活著是為了吃”。食物以及吃飯的過程對大部分中國人而言都很重要。
△ 中國人喜愛食物。他們努力工作,以便能夠吃得更好。請客吃飯是為了表達友誼。大多數中國人是在飯桌上談成生意的。他們在飯桌上培養友情、討論問題。這就是為何中國飯店中有很多包房的緣故。這是他們談論私事的場所。
△ 中國各地的飲食各有特色。
△ 中國人吃的很多植物和動物種類是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都不吃的。
△ 中國人能吃大部分東西,但是所有的蔬菜都要煮熟,肉類要燒得熟透。他們覺得生的食物是不幹淨的,這與中國傳統種植蔬菜的方法有關。
△ 中國人很看重食物的新鮮度,甚至可能是一種奢侈。很多飯店的水槽裏養著活海鮮,在點菜的時候,你先要自己去挑選。
△ 上了年紀的中國人不吃乳製品,比如乳酪。乳製品對許多中國人而言相對還是個比較新的概念。年輕一代現在喜歡喝牛奶,吃的乳製品也越來越多。
△ 中國人通常不吃生的蔬菜(色拉)、乳製品 (乳酪等)以及半生不熟的肉類。
△ 大部分中國人會在用餐期間喝熱茶。有些人也可能點新鮮的果汁或者酒類。
△ 中國人喜歡在大型的晚宴上喝很多啤酒或者白酒。如果你很能喝,就可以盡情喝。主人會因此而很高興。如果你不能喝酒,你必須告訴別人,並且說明理由。如果被主人知道你實際上能喝酒,那就難免會造成對他的不敬。
△ 雖然釀造酒隻在中國的高級飯店裏有供應,而且可供選擇的品種有限,但這類酒也在逐漸變得普遍。這種酒很昂貴。許多中國人還沒有習慣它的口味,仍然喜歡烈酒和啤酒。但是“酒”這個詞經常被用來指酒精飲料,而不是指“釀造酒”。
△ 如果需要喝水,你要告訴侍應生。
△ 咖啡變得越來越流行,但還是不如茶那麼受歡迎。你可以找到喝好咖啡的地方,但不是到處都有的。
△ 把食物吃完會令人感到欣喜,說明你喜歡這些食物。這也是對主人的讚美之意。
△ 中國人似乎在任何時候都喜歡攜帶著孩子。在頂級飯店,孩子也受到歡迎。
△ 許多中國人會在街上的小攤上吃東西,因為和在家裏吃同樣便宜。這和美國人吃快餐有點相似,但更加便宜。
△ 如果中國人在飯店裏吃得起飯,他們經常會這樣做。在外麵吃飯是很多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 由於大部分中國菜可以在灶上做好,許多中國家庭沒有烤箱。大部分中國人會在買烤箱之前先買微波爐。蛋糕和麵包之類的食物通常是外購的。
上菜的程序
這一章我們來說說上菜的順序。
之所以要談到這個話題,是因為中國人與美國人、澳大利亞人上菜的程序相當不同,甚至可能令人糊塗。由於中國人喜歡吃,而且他們至少會邀請客人吃一頓飯,我們覺得這部分比較重要。同樣的,中國人也發現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在這方麵的做法與自己有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