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澳大利亞人出去吃中飯和晚飯時都會喝酒。澳大利亞的酒很棒。啤酒和軟飲料、鮮果汁同樣受歡迎。除非要求,不會自動為你提供水。在酒吧及很多咖啡廳中,有水站可以讓客人自己倒水喝。雖然澳大利亞人喜歡冰鎮的飲料(包括啤酒),但他們都不會在飲料中加冰塊,即使要加,也不會像美國人那樣加入一整杯冰塊。許多澳大利亞人近來在大城市中最喜歡的東西是意大利咖啡。很多澳大利亞人如今喜歡在咖啡廳、飯店、家裏享受極具意大利風味的咖啡(卡布奇諾),甚至家裏還擁有研磨咖啡的機器。大部分澳大利亞人到美國後都會覺得他們的咖啡味道很淡,不好喝,雖然還是有許多澳大利亞人會喝速溶咖啡。
美國人與澳大利亞人一樣,把很多國家的美食融合到自己的菜式中。不同的地區有其明顯的特色和風味。由於美國人比以往更加繁忙了,隻有一個人上班的家庭越來越少了,因此方便就變得尤為重要。快餐業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速度令人驚訝。許多到美國參觀的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似乎都會認為美國人隻會吃快餐。美國是許
多連鎖快餐業的發源地。令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美國食物的分量,不論是食物還是飲料,量都極其大,軟飲料尤其如此。大多數美國人也喜歡在飲料中放入很多冰塊。他們會在倒飲料之前在杯子中放入大量冰塊。但是,美國有很多品種和風味各異的美食,也有許多美國人喜愛和值得稱道的很棒的食物。但總體而言,美國人是“為了活著而吃”,而不是“活著為了吃”。也有例外,比如路易斯安那州,很多人都是法國人的後裔,他們對飲食比較講究。
你可以在美國買到大多數種類的食物,但是選擇的範圍經常因地區喜好和流行的食物而有所區別。
美國的大多數飯店免費為客人供應水。除了喝水,美國人還會喝各種軟飲料、咖啡、冰茶(在南部)、啤酒和其他酒。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
△ 澳大利亞人對食物的興趣與中國人或者法國人相比,總體上是“為了活著而吃”,而不是“活著為了吃”。
△ 這並不意味著澳大利亞沒有出色的廚師和飯店。墨爾本因其飯店而聞名,但悉尼、布裏斯班以及其他州也在頂級飯店市場中各占一定份額。
△ 澳大利亞的菜式在全國都沒有大大的差別。但是靠近海岸線的地方更容易吃到海鮮,在大城市中比其他偏遠的地方有更多食物可供選擇。
△ 隨著移民數量的增多以及多元文化的滲入,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在過去20年中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 你可以在大城市中找到幾乎任何國家的美食,也可以買到各種調料和配料。
△ 澳大利亞人傳統的一頓飯是一葷三素。這種傳統已經發生變化。
△ 傳統的食物包括肉餅、牛排、香腸、炸土豆條、烤三明治、烤魚加炸土豆、漢堡包加甜菜根、巧克力脆皮蛋糕、鬆軟的蛋糕、烤餅、手指形小圓麵包和威滋味醬。
△ 大部分全球性的連鎖快餐店都能在澳大利亞找到。許多澳大利亞人會光顧這些地方,但不如在美國那麼受歡迎。
△ 澳大利亞有很多其他賣外帶 (外賣)食物的地方,比如印度菜、中國菜、泰國菜、燒烤等。這些東西與全球流行的快餐食品同樣受歡迎。
△ 大部分小鎮和村莊中也有所謂的“牛奶酒吧”,提供漢堡包、三明治、炸土豆條、比薩、培根、雞蛋、蛋糕、咖啡、奶昔等。這曾經是當地人吃中飯和早飯的地方,也是可以買到牛奶的地方。
△ 大部分酒吧還會像在英國那樣提供櫃台食物。
△ 很多人不吃某些食物,可能是源於宗教原因、個人喜好,或者對某些食物過敏。問問客人有什麼不吃的東西是一種禮貌的做法。客人應當如實告訴主人,這不需要任何理由。
△ 許多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好的釀造酒。這是吃飯時最普通的酒類飲料。啤酒也很受歡迎。
△ 除非要求,不會自動提供飲水。很多咖啡廳和酒吧設有水站,客人可以自己去倒水喝。
△ 澳大利亞人喜歡凍的飲料,但也會喝不放冰塊或者隻放一兩塊冰的飲料。
△ 咖啡最近已經成為很多澳大利亞人鍾愛的飲料,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他們對於咖啡的品牌和風味已經變得很挑剔。咖啡廳的流行風尚紛紛趨向意大利咖啡的風味。以至於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都覺美國人的咖啡味道太淡,奇怪美國人喝咖啡究竟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