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文化導向——心智類型(10)(3 / 3)

交往小竅門

◎ 中國人

▲ 中國人很容易基於外國人祖輩獲得的成就而對這些外國人產生尊敬。

信 任

這部分闡述在不同的文化中如何建立信任。

美國人很快就可以信任他人。在許多文化中常把這種對他人的輕信視作幼稚的做法。美國人對你的初步信任是基於你的公眾地位,你所說的和其他人所認為的你能做什麼,將會做什麼。在你被證明與之不符之前,你一直都會得到信任。然而,一旦你被認為不可信任之後,就很難或幾乎不可能再重新獲得信任。這也會破壞你的公眾聲譽,如果你被認定為不可信任,很難再找到一個會相信你的人。

中國人傾向於隻信任家庭成員,交往很久的朋友或世交。這些關係構成了他們的主要關係網。這個圈子之外的其他可以信任的關係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你必須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證明你是值得信任的。 澳大利亞人信任那些性格堅強和誠實的人。信任是根據誠實和正直與個人性格相關聯的事物。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或家庭關係也起一定作用。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可以鞏固他人對你的信任,但並不能保證因此而獲得信任。關於誠實的定義在中國人和澳大利亞人之間存在差異。在“規則和關係”部分將詳細闡述這一點。澳大利亞人信任那些遵守商業合同條款的人,因為他們不會在合同條款不利於自己時依靠朋友關係進行修改。中國人會覺得為了一個合同而不尊重他們友誼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中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均不會輕信他人,但是信任一旦建立,就能維持很長的時間。可以說,澳大利亞人是比較中庸的,既不像美國人那樣容易輕信,也不像中國人那樣難以信任他人。

有趣的是,相比於他們的同胞,許多中國人能更快信任西方人。這與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有很大區別。比起來自其他文化的人,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更相信自己國家的人。在中國卻未必是這樣,許多中國人會擔心別人發現他們的家族並不如過去那麼光彩。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

△ 很多澳大利亞人不會輕易信任你,除非你能證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

△ 澳大利亞人的信任是基於忠誠和守信的能力。

△ 他們依照規則辦事,很難相信違反規則的人(例如,商業合同、協議、法規等)。

△ 他們的信任是基於對他人個性和價值的評估,而不是他們的財富和地位。

◎ 美國人

△ 美國人的信任基於個人一貫的行為和辦事能力。

△ 他們會接受其他人公認的排名和評級。

△ 信任總是建立在職業角色的基礎上。許多美國人會因為頭銜、地位和人際關係而信任你,除非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美國人講究規則,很難相信不遵守規則的人。例如土地法和商業合同法。

△ 美國人比澳大利亞人更容易基於頭銜和地位而產生信任。但是這種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很難重建。

△ 言行一致在美國觀念中是相當重要的。

△ 美國人不信任違背諾言的人。

△ 他們還覺得很難理解某些人也許迫於禮貌(或社交慣例)而裝作同意但事後又不守信用的做法。美國人通常把別人說的話很當真。

◎ 中國人

△ 中國人主要的信任基礎是圍繞著家庭成員和親密的世交好友。這樣的信任要經過好幾代人的培養。

△ 中國人依據個人的正直品性和認識的時間長短來建立信任。

△ 擁有良好聲譽的人更容易被信任。

△ 你被信任的同時,也意味著你要保守秘密。如果你泄漏了這些秘密,你就成了叛徒,永遠地失去了這種信任。這也意味著你會繼而失去了任何知道你泄漏秘密、背叛朋友的家人和朋友的信任。

△ 信任基於人際關係和個人行為。

△ 中國人會由於專家的知識和地位而信任他。

△ 中國人不會信任在爭論中不支持他們的人,即使這可能牽涉到一場法律官司。他們希望真正的朋友和家人是忠誠不貳的。

權威

這個部分我們要探討的是各個群體對權威的不同反應和看法。

中國人崇拜有權有勢的人。權威總是由政權來作為靠山。在中國人的概念中,具有權威的人總是執掌控製權或政權。一個人的權威可以來自他的頭銜、排名、地位、成就以及教養和財富。中國人會盡量避免和權威人士發生衝撞。另外,中國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窮不敵富,富不敵官。”

澳大利亞人把詆毀權威的言行不當一回事。他們不喜歡權威,甚至公開挑戰權威。比如,在2002年9月19日的一個廣播談話節目中,在關於是否派兵支持美軍對伊開戰的問題上(還未作出決定),澳大利亞首相約翰·霍華德先生受到了公開的挑戰。針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之前在全國已經展開了,當時,一個澳大利亞公民公開挑戰首相道:“你應該把你的兒子而不是我的兒子送到戰場上去。”很多其他澳大利亞人也抱有相同的觀點。這種與首相直接公開的爭論在澳大利亞是被接受、在情理之中,甚至受到尊重。站在任何一邊的人都不會仇視其他人。然而,這種直接和麵對麵的爭論不符合中國人的行事方法,對於直接頂撞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國家領導人的做法必定會令人大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