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文化導向——心智類型(10)(2 / 3)

◎ 中國人

△ 中國人喜歡簡短和隨意的交談,特別是和朋友。

△ 但他們不會和陌生人或不太了解的人說很多話。

△ 他們會用外交辭令般的語言交談,特別是和普通的朋友。他們在發表意見之前會先仔細聽你說,試探你的意思。在他們理解談話的真正意義之前,會表現出中立和不偏激。當中國人和一個已經很了解的朋友交談時,他們會比較放得開,談話的主題也更加寬泛。

△ 中國人喜歡說一些讚同他人的話。他們不希望冒犯他人。他們會先說“是”,然後才會說“但是”或者“我會考慮的”。如此一來,“是”並不是真正的“是”。

△ 在交談過程中,他們通常不發表評論,而是在談話以後再咀嚼和消化談話的內容,再形成自己的觀點。

△ 雖然和大多數歐洲人相比,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說話更加大聲些,但是他們發覺中國人說話時也同樣大聲。

尊重

你怎樣贏得尊重呢?

也許你可以憑借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頭銜或者財富、個性、天賦來獲得尊重。對中國人而言,尊重可以是基於他們文化遺產而贏得的東西。如果你的父輩或祖輩為社會或為整個家族作了了不起的貢獻,你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這種尊重要靠你自身的行為和能力來加以鞏固。作為一個中國人,也許你不一定要和你的先人有同樣的壯舉,但你至少不能作出任何有辱他們的行為。當被介紹給某個達官貴人的兒子或孫子等人時,你也不必感到驚訝。同樣地,一旦人們發現你的父輩或祖輩的所作所為不值得尊重時,你也可能得不到相應的尊重。

在中國人的概念中,世代相傳的地位、麵子和尊敬對現在這一代人是非常重要的。它為你的生活提供了一個起點,在這個基點上你可以繼續奮鬥或不必奮鬥。它也給每一代人帶來了壓力,因為要保證下一代人擁有更高或同等的起點。

這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則是截然不同的,確實,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有時會因為你的父親、母親是一重要人物而對你印象深刻,但尊重不像中國一樣可以被後人繼承。尊重必須靠自己去贏得,因為他們具有更強的個人意識。澳大利亞人和美國人根據個人的功過來評判他們的價值。澳大利亞人基於他人的性格和成就而不是出生來給予尊重。美國人憑借自身的成就和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獲得尊重。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

△ 澳大利亞人承認和尊重除了地位和財富之外的個人價值。

△ 你是誰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是怎樣的一個人。

△ 你必須依靠你的價值和個性,而不是你的地位來獲取尊重。

△ 無論到哪裏,他們都尊重個性。這意味著他們可能經常會給予一個清潔工和主管同等甚至更高程度的尊重。

△ 主管也未必會得到尊重,除非他通過自己的行為來獲得這種尊重。

△ 假裝或不真實的行為表現是得不到尊重的。

△ 上述的情況開始有所變化。但是澳大利亞人仍傾向於尊重實事求是和腳踏實地的人,而不是高級知識分子或老於世故的人。

△ 隨和的態度比公式化的態度更能獲得別人尊重。

△ 對於大公司及其行政長官的不信任仍是全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傾向。他們通常被認為是不誠實的,也不給低層人員以任何機會。

△ 對大公司幾乎都存有反感情緒,他們總認為大公司內部充斥著腐敗、嚴重壓迫和利用低層勞動力。注意媒體是怎樣對待重大商業事件的:從1980年和2001年一月份幾個主要企業家貪汙受賄案件的報道中我們就可見一斑。

◎ 美國人

△ 美國人憑借包括職業地位在內的個人成就獲取尊重。

△ 你得到的尊重是基於你過去的和未來的成就。

△ 員工會尊重他們的主管或首席執行官,但對那些無能的主管則例外。

△ 美國人幾乎盲目的尊重他們公司的領導。隨著最近美國一些主要公司腐敗事件的曝光[安然、安達信、世通 (Worldcom)],這可能會令他們有所改變。

△ 尊重不能和中國人一樣從先人那裏繼承下來。

△ 必須尊重長者的觀念最近已經有所變化。

◎ 中國人

△ 中國人的尊重是基於他/她的過去、現在的家庭及家人的成就。

△ 一個有名望的先人依然是你從他人那裏獲得尊重的基礎。這可能是件好事。但如果你的先人不受人尊重,這種曆史性的恥辱也是難避免的。

△ 這種態度是源於中國人對於個人價值的承認和尊重總會延伸到他們的家人。

△ 中國人總是和家族中的不光彩的人物保持距離以避免恥辱。因為中國人很在乎你的團體和你所結交的朋友。

△ 老板通常因為他們的地位而受人尊重。

△ 長者在家庭和家庭事務中也會受到特別的尊重。

△ 基於先人而得到的尊重是不容易為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所理解的。他們不在乎你的先人是誰。由於在他們的文化中不會把先人的過錯記在你頭上。

△ 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需要你證明自身當前的價值,即使他們不了解你的過去,也是如此。

△ 很多中國人謹慎地隱藏家族的秘密,他們擔心一旦泄漏這些秘密,會給自己帶來不良影響。然而,他們會發現,在中國之外,這些不光彩的家族秘密是與個人完全無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