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剛桑並濟——六棒、銀子一起上(2)(1 / 3)

這時卻偏偏有一個善於戲謔的小宦官阿醜看不過去,就設法在憲宗麵前揭發汪直和“二鉞”的不法行為,以引起憲宗的警覺。一天,阿醜在憲宗麵前扮戲,裝作街頭醉漢的樣子,胡說亂罵,憲宗聽了不解。另一小宦官扮做一個行路人,大聲喊:“官長到了?”阿醜不理,漫罵如故。一會兒又上了一太監,大呼:“禦駕來了!”阿醜仍然不理。最後,小太監上來急籲:“汪太監來了!”阿醜立即顯出驚慌之狀,小太監故意喊住他問道:“皇上來了,你都不怕,怎麼單怕汪太監?”阿醜答道:“我隻知有汪太監,不知有皇上,汪太監不是難惹嗎?”憲宗,聽了這些話,心生警覺。

阿醜早已注意觀察憲宗,見已被打動,便進一步把戲作下去。他仿效汪直的衣冠,持兩把大斧而行。旁邊的伶人問:“你拿這斧子幹什麼?”阿醜道:“是鉞,不是斧!”又問他為什麼要持鉞而行。阿醜答道:“此鉞非同小可,自點兵遣將,全靠此二鉞!”伶人又問道:“什麼鉞有如此威力?”阿醜答道:“怪不得你是一隻呆鳥,竟連王越、陳鉞都不知道?”憲宗聽了此言,微微一哂。

至此,憲宗對汪直開始有所忌憚。恰在此時,禦史徐鏞上表彈劾汪直,說:“汪直與王越、陳鉞結為腹心,互為表裏,肆意羅織文眚,擅自作威作福,以至兵連西北,禍結東南,天下之人,但知西廠,而不知有朝廷;隻知汪直,而不知陛下。汪直逐漸羽翼豐滿,令人心寒,希望陛下能明正典刑,以此作為奸黨鑒戒!”

牆倒眾人推。汪直集團內部也因爭權奪利而互相傾軋,把汪直的不法隱情全部報告了憲宗,憲宗終於決定處置西廠。憲宗撤了西廠,驅逐汪直的心腹王越、戴縉等人,因陳鉞此前已犯罪被殺,沒有追究。

在與奸臣尤其是大奸臣鬥法時,過於直接,過於強硬,不僅很難成功,而且可能給自已帶來極大損失,所以一些聰明機智的忠直之臣往往會采取比喻的方法,“危言”聳其聽,讓皇帝醒悟過來。文中小宦官阿醜就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點,他在戲中以“兩把鉞”為比喻,點醒皇帝,使其內心感到了真正的威懾,剩下的事情自然就好辦了許多。

4.大勇無形——紀曉嵐“硬”抗和坤

他,諷諫皇帝,卻能令皇帝心悅誠服;他,打擊權奸,卻能令權奸有苦難辨。他的睿智與幽默即使現在看來仍讓人欽服。他就是大清朝僅有的幾個能與大貪官和坤鬥智鬥勇的“大清第一才子紀曉嵐(1724~1805年)”。

曆史上最大的貪官當屬清乾隆時的和坤。此人善於揣摩人心,又精通媚上之道,他把乾隆皇帝愛慕虛榮的心理拿捏得恰到好處。自古以來,人都是貪生怕死的,尤其是貴為君王,更希望能長命百歲,以便永遠享受榮華富貴。

針對這個弱點,和坤不斷的獻殷勤,引薦什麼道行高深的天師,專門為乾隆冶煉長生不老的丹藥。乾隆自然信以為真,很高興。有一天,乾隆正與群臣商議大事,卻見和王巾進宮獻上一小壺“不死酒”,並奏日:“皇上,此乃張天師經數月閉關,以犀角、繁花、玉露、靈芝等各種珍貴藥材煉製而成的‘不死酒’,隻要啜上一小口,保證皇上龍體舒泰,福壽綿長;更可貴的是,此酒味極甘醇,普通的酒隻能‘醉人’,而它,卻能令飲者神清氣爽,如狼似虎、精神百倍……”

“和愛卿,這壺‘不死酒’既然如此神奇”,乾隆邊說邊把手一揮:“何不叫內侍溫熱了,讓朕嚐它一嚐。”

“是,臣這就去辦。”

過了半晌,溫熱的酒端上來了。乾隆正要品嚐,卻見公公來報,原來皇室宗親祭祠大典需要乾隆親臨主持。

“朕隨後就去。”不覺歎了口氣:“唉,國事繁瑣如麻,連喝口酒的自由都沒有,先擱著吧,朕待會兒再來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