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藏著乖的賣傻的——瞅準時機再發飆(3)(1 / 3)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功不成名不就時,沒有人會注意你。而一旦你功成了,名就了,就會引來萬人的矚目,這當中自然會夾雜著一些妒忌,尤其是當你的存在嚴重地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時,你就一定要小心。為防萬一,拋下功名利祿,功成身退,也不失為明哲保身的好方法。

在唐朝,李泌先後侍奉過三個君主,多次在父子骨肉、奸臣賊子之間巧妙周旋,救危扶難,後世之人把他比做興漢四百年之張良張子房。事實上李泌比起張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因為張良所遇到的是豁達大度、知人善任的賢君劉邦,並且朝中也多有忠臣義士。而李泌則恰好相反,“安史之亂”

以後的幾個唐朝皇帝大多都是些性情多疑、才智中庸的君主。以肅宗為例,他雖與李泌交情莫逆,對其極為信任,然而個性卻過於懦弱,原則性極不穩定,很容易被小人利用。李泌固然才智超群,謀略出眾,能在一時一事上狠狠地打擊奸臣賊子,卻終不能將其根除,何況這時的李靜忠和張良娣也都是肅宗的心腹之人。論鬥智,李泌自然穩操勝券,但若想長久性壓製住這二人,卻幾乎沒有可能,更別說將其消滅了。所以明哲保身,適時退隱確實是他最好的選擇。

6.盲從背後藏殺機——徐階妙招倒嚴嵩

所謂“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求存也”,說的就是人要學會委曲求全,藏其鋒芒。對敵人的依附和虛與委蛇並不一定就是完全妥協、徹底投降,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藏於表象後的是軟弱還是殺機。

明朝嘉靖年間,奸相嚴嵩(1480~1565年)把持朝政,鏟除異己,迫害忠良,與其子嚴世蕃狼狽為奸,賣官鬻爵,貪婪成性,受賄無度,排擠忠良,敗壞朝政。當時朝中的一些正直官員對這父子二人非常不滿,紛紛上疏揭發指控他們的罪行。但因嚴嵩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所以一時不但無法製止他們的惡行,反而使正派勢力受到多次的打擊,如楊繼盛、沈煉等人,都被迫害致死。

徐階就是在嚴嵩炙手可熱,權傾朝野時進入內閣的。他“肩隨嵩者且十年”,從不敢與嚴嵩平起平坐,隻是追隨在他的後邊謹慎從事。同時他在嘉靖皇帝齋醮所用的青詞製作上格外注意,以此親近皇帝,討其歡心。一方麵防備嚴嵩對自己下手,另一方麵伺機“倒嚴”。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明世宗所居住的永壽宮發生了火災,隻得遷居別殿。徐階勸嘉靖帝重修永壽宮,第二年改名萬壽宮。對比之下,皇帝對勸他居住南城(即明英宗在土木之變後回宮居住之地)的嚴嵩,已有幾分不悅。這時徐階又指使道士藍道行借著扶乩來昭示嚴嵩的奸罪。嘉靖皇帝素來沉湎方術,迷信道士,聽了道士所言,不免心動。徐階見此情況,認為時機趨於成熟。於是他暗中支持禦史鄒應龍上疏彈劾嚴嵩父子的不法之事。等到鄒應龍的奏疏呈給皇上之後,徐階卻特地到嚴嵩府中去拜謁嚴嵩,對他講了許多安慰的話。嚴嵩聽了以後,很是高興,頓首拜謝徐階,並且讓嚴世蕃把全家妻兒老小都帶到徐階麵前,托付給他。徐階一回家,他的兒子就暗示他說:“您平時被嚴嵩父子侮辱到極點,現在報仇雪恥的時候到了。”徐階假意斥責他說:“我要不是因為嚴家就不會有今天,虧負良心與他作難,別人會怎麼看我。”嚴嵩派親信之人偵探徐階的心意,見他說的話和以前是一樣的,很是放心。此時皇上把嚴嵩罷免回鄉。嚴嵩去後,徐階仍是“書信不絕”。

被罷免回鄉之後,嚴嵩並未有所反省,沒有絲毫收斂。他的兒子嚴世蕃被充軍到廣東,也隻在那裏呆了兩個月,就悄悄逃回了原籍。在家鄉,父子二人以為自己隻是一時失意,很快就會恢複權勢,因此繼續為惡不悛。

袁州府推官郭諫臣因公事到嚴府去,嚴府惡仆正監督千餘名工匠修建別墅。他們不但戲弄郭諫臣,而且還用瓦塊對他投擲。郭諫臣一怒之下,就上疏給巡江禦史林潤,揭發嚴府的罪行,告發他們聚眾謀反。林潤馬上上疏奏報朝廷。皇上立即命將嚴世蕃等逮至京師。

在這場“倒嚴”的政治鬥爭中,徐階始終扮演著絕對主角,對最終的勝利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其之所以能勝,用的就是假癡不顛之計。初入仕途時,徐階並不如意,因為其曾是嚴嵩的政敵夏言生前推薦的人,嚴嵩始終對他抱有敵意。但他善於韜光養晦,表麵上故意恭謹地對待嚴嵩,實際上內心深埋仇恨。他的表麵文章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