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覺根本沒想到陳功要約見他,雖然他相信黃雁侄女肯定和陳功關係不一般,不過對這鐵心改革的足管中心主任他是很看好的,應該不是那麼好攀上關係的人,有關係人家可能也會選擇回避的。
總的來講這真是一個好消息,黃覺也想了,如果陳功是個明主,自己便把原來對振興華夏足球的看法都講出來,如果不是一個開明的領導,不是成心把足球搞上去,那就隨便講幾句便離開,正式的競聘自己也沒去的必要了。
為了不讓兩人尷尬,黃雁也參加了兩人的見麵溝通會。
黃覺很意外,因為這陳主任也太直接了吧,三人一碰頭,黃雁剛才介紹完,陳功便直奔主題,問起了自己的情況,自己剛介紹完,陳功又問起了華夏職業足球發展的路子怎麼走。
黃覺有種自己像諸葛亮的感覺,隻是三顧茅屋成了一顧茶坊。
陳功對黃覺的印象也很不錯,這人確實歲數大了些,不過觀點並非那種固步自封的人,很有開拓創新的精神,而且對足球確有深入的研究,陳功想著,足管中心那麼家夥整天滿口的理論,一個也沒談到點子上麵,這黃覺幾句話便說出了華夏足球落後的原因。
“陳主任,老黃我沒有從事過足球管理工作,不過我是看著華夏足球聯賽發展起來的,因為華夏足球聯賽的體製不健全,我也比較過其他國家的聯賽製度,深有體會呀,對華夏足球我是有感情的,我也希望在華夏國看到一流的聯賽。”
陳功點點頭,“黃處長說得對呀,這製度肯定得改,不過也不能照搬,我們華夏國的情況不一樣,就算要照搬國外的體製,也得一步一步來,黃處長,我聽你說細點兒。”
“拿國內聯賽限製外援來講吧,得改,當然也不能完全放開,不過得逐步擴大外援的編製和上場的數量,比如一支俱樂部可以把外援數量放寬到6名,上場人數也放寬到6名,就算是最壞的情況,一隻球隊也有5名華夏球員。”
黃覺首先從外援引入製度講起,提出了放開外援限製的第一步,可以將上場人數放寬到6人。
陳功原來也聽過類似的觀點,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把外援製度放開,不過更多的人還是覺得不能放,要不華夏國的球員在場上還有什麼位子,可能連上場的機會也沒有了。
“黃處長,我想聽聽你的理由。”陳功要的就是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理由,要想開刀動手術,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是不行的。
黃覺講出了自己的觀點,因為外援限製沒放開,一個隊裏不能超過4名外援,整個聯賽的外援數量太少了,所以根本不能吸引一流的外援來華超,現在超級聯賽也有國際級球星,不過已經過氣的,來華夏撈最後一桶金,哪一個正值上升期的球星會來呀,來了就意味著以後被各國球迷和教練們所遺忘,失去國隊家主力、失去廣告代言、失去球迷、失去一切。
好的外援不想來是一回事兒,還有一方麵,華超聯賽在國內的人氣太低了,俱樂部背後的投資老板們年年都虧損,誰還願意加大投入,有些老板不死心,想試試能不能在國內把俱樂部生意盤活,所以引進一些過氣的老球星來助陣,最後錢也花了,成績沒上去,帶來的效益也幾乎為零。
為踢球和下棋是一個道理,兩個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球員也是這樣,一幫球技極差的人踢,當然是越踢越差,把整體的水平都拉下來了,所以黃覺認為,要提高整體水平,高水平的人必須要有,而且必須要多,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的實力。
陳功聽了以後想著,如果放開外援限製,上場外援數提高到6人,這確實可以把隊伍的水平帶動起來,每個隊伍都這樣,那整個聯賽的水平便提高了,不過華夏國本國球員在國內頂級聯賽上的人數就會減少,國內球員的的培養怎麼能跟上。
“黃處長,你說的辦法確實能提高國內聯賽的水平,這不假,但國內球員的實力怎麼提高,特別是那些青年球員,這樣一來或許連上場機會也沒有了,他們怎麼提高。”
陳功挑著重點問起來,聯賽水平起來了,國內球員後繼無人啊。
黃覺繼續講解著自己的觀點,按6名外援上場來計算,主力球員還有5名是國內的球員,十八支隊伍便是60人,從這60名俱樂部本土主力球員中組成一隻二十幾人的國家隊,那是綽綽有餘了,國家隊的隊員能和很多高水平外援同場競技和訓練,水平提高那是肯定的。
至於陳功對國內青年球員培養的擔心,這也完全沒必要,因為外援的數量畢竟還有限製,所以各個俱樂部為了增加國內主力球員的數量,培養後備青年球員是他們操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