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辦和政府辦通知黨政府的領導,第二天都留在富海市中,迎接樸省長,確有急事兒不能參加迎接的,必須和羅書記和陳市長請假。
樸省長是一個很高傲的人,不過能力很強,從鄰省一個常委、省會城市書記直接任南部省的省長,從這上麵也能看他樸省長強硬的背景。
羅川一副尊敬的表情,和樸省長握起手來,“樸省長,歡迎歡迎呀,希望您能多提意見,多教教我們地方發展之道呀。”
樸省長也很親切,“羅書記,經常開會看到你和陳市長,不過一直沒時間來富海看看你們,我也就是隨便看看,也參觀參觀省裏一流的工業園區。”
“那好,樸省長,我和陳市長全程陪同您,陳市長已經到樓下了,那我們出發吧。”
像樸省長這種級別的領導,富海市的黨政領導都得參加接待,如果是個副省長,在迎接以後會有大半兒的人去忙自己的事情。
不過今天富海市的領導都推掉了手中的事情,以陪好樸省長為目的,羅川、陳功和樸省長坐著一輛車子。
車裏,樸省長便問起了關於信/訪部門拆除的事情,“羅書記,聽說你們富海的信/訪工作搞得不錯呀,看來已經沒有上/訪戶了吧。”
羅川聽出了樸省長的意思,他的語氣裏聽不出一點兒讚揚的意思,明顯是在諷刺,“樸省長,什麼地方會沒有這些疑難雜症呀,哪一個領導敢保證政策執行沒有一個人有反對意見,群眾的訴求是不會消失的,在任何製度和國度下,都存在。”
樸省長點點頭,嗯,你們也算知道,“羅書記,我可聽說你們富海市的信/訪部門正在逐漸的拆除,我想問問,以後群眾上哪裏訴求,上哪裏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問一問,這餿主意是誰想出來的?”
陳功在車裏也聽到了,嗯,怎麼成了餿主意了,“樸省長,事情是我定下的,我認為信/訪部門沒有存在的必要。”
樸省長看著窗戶,一下子轉過頭來,“胡扯!陳市長,你完全是在把國家的根基當成兒戲!群眾是水呀,水來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你不懂嗎?”
我不懂?陳功想著,這句話幾千年前就有了,還用你來教嗎,“是啊,樸省長,所以我認為,為了讓群眾辦事情更加的快捷方便,就把信/訪局這個畸型的事情給取消了,凡是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東西,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樸省長揪住這問題不放了,“陳市長,你倒給我講講,它怎麼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了?”
陳功講道,原來成立信/訪部門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維護群眾的利益,讓群眾能夠有一個訴求的平台,這個平台是要解決實質問題的。
現在呢,一方麵是這平台真成了一個平台,給群眾和職能部門牽線的平台,本來群眾可以直接去找職能部門解決的,非得繞一個圈子。
所以便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真正符合政策規定的,群眾們找錯了地方,簡單事情複雜化,第二種是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信/訪部門拿著也頭疼,職能部門要解決找不出依據,所以一拖再拖,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
陳功一直認為,符合政策規定,該享受的沒享受,職能部門必要得兌現,如果不符合政策規定的,就算你鬧到京市去,也不會給你一分錢,不滿領導要投訴的可以找紀委,不滿政策規定想要申請調整的,可以去找人大。
所以,一切按政策來辦,各司其職,又怎麼會出現群眾不滿的情況,有了信/訪部門以後,群眾的情緒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有底氣了,一個月不選個日子鬧一鬧,心裏總是覺得很癢癢……
樸省長開始還點著頭,畢竟陳功講的是現狀,確實信/訪部門沒有將他們的責任承擔起來,不過陳功講到後來,樸省長不高興了,“陳市長,我看你的政治思想有些偏激了吧,群眾有不滿,就是可以嚷嚷,就是可以向政府反映。哪些人怕群眾鬧呀,那些貪官、庸官們才怕群眾。”
陳功馬上反駁起來,“樸省長,你是不是身居高位久了,不了解基層的情況,現在越是在基層,在那裏的群眾中間就流行一句話,有問題嗎?有問題去信/訪,不滿足我們要求我們就一直鬧下去……”
眼下的情況成了破例解決一項問題,那全部的這類問題都暴露出來,不解決?不解決就在政府大門口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