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韜光養晦(2 / 3)

嘉靖皇帝大為震怒,認為這是“恣肆瀆奏”,懲以一百大板,楊繼盛“及入獄,創甚。夜半而蘇,碎瓷盎,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複手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塞衢,皆歎息,有泣下者”。《論時政疏》石沉大海,張居正眼看朝廷日益敗壞,空有淩雲之誌,卻無力回天,張居正沉默了,身在朝廷竟然像蒲草那樣脆弱,他寫了《蒲生野塘中》抒發此時的鬱悶心境:蒲生野塘中,其葉何離離。秋風不自信,靡為泉下泥。四序代炎涼,光景日夕馳。榮瘁不自保疏忽誰能知。愚暗觀目前,達人契真機。履霜知冰凝,見盛恒慮衰。種鬆勿負垣,植蘭勿當逵。臨市歎黃犬,但為後世嗤。因畏懼“榮瘁不自保”而撤退,這不是張居正的性格。一首《擬西北有織婦》展現了他夙誌以求的抱負:西北有織婦,容華豔朝光。朝織錦繡段,暮成龍鳳章。投杼忽長籲,惄焉中自傷。綿綿憶遠道,悠悠恨何梁。遠道不可見,淚下何浪浪。春風卷羅幙,明月照流黃。山川一何阻,雲樹一何長。安得隨長風,翩翩來君傍。張居正借這首怨婦詩,殷殷期盼南來的風,把他吹上青雲,可是殘酷的現實使他抱負難展,積鬱難伸,他又不甘心就此沉淪,《適誌吟》雲: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羲和振六轡,駒隙無停留。我誌在虛寂,苟得非所求。雖居一世間,脫若雲煙浮。芙渠濯清水,滄江飄白鷗。

張居正善於揣摸人意,他既能把正話反說,也能把反話正說。明明是俺達來犯,倭寇騷擾,佛郎機侵犯漳州,外患頻繁,張居正在奏疏中卻說成“四夷未賓”,既滿足了皇帝的虛榮心又使君主不能不正視這一現實。其實在嚴嵩專權期間,張居正大多保持沉默,有時也寫些無關痛癢的文章如各種賀表頌詞,過生日賀聖壽,字極殿修成,紫宸宮完工進賀詞,豐收賀瑞穀,下雪頌瑞雪,下雪頌靈雨,元旦到了賀元旦,冬至到了賀冬至,出現白鹿,白兔了,頌瑞鹿,瑞兔,有的一賀再賀,無非是“乾清坤寧”,“四海升平”這類歌功頌德的逢迎之詞,有時還為嚴嵩,徐階捉筆,代寫賀表,收在他文集中的各種賀表賀詞有三十九篇之多,基本上都是在嘉靖時期所作。在嚴嵩專權之際,張居正與這個炙手可熱的首輔相處還算融洽,他在為嚴嵩寫的祝壽詞中雲:“握鬥調元化,持衡佐上玄。聲名懸日月,劍履逼星踵。補袞功無匹,垂衣任獨專。風雲神自合,魚水契無前。已屬經綸手,兼司風雅權。春華霏藻翰,宮綿麗瑤編。潤色皇猷遠,鋪張帝業鮮。”這種歌功頌德之作,雖屬官場中的應酬,但他對嚴嵩的事功和文才還是抱有好感的。此時他與嚴嵩的對手,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徐階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一個年輕的進士,在兩個相互敵對的勢力中,進退有節,應付裕如,老到地周旋在強手之間,博得雙方的好感,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張居正雖然對嚴嵩有過好感和頌揚,但並非沒有是非。嚴嵩的兒子嚴世藩依仗父勢,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卻輕易地被提升為太常寺卿。嚴嵩的義子趙文華是通政司的右通政,掌握彈劾官員的情報,遇到對嚴嵩父子不利的,就像義父密報,讓嚴嵩有充分的準備進行反撲。對這些張居正心知肚明,因此與嚴家父子也保持了一定距離。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年嚴嵩接任首輔後沒幾年,刑部江西司郎楊繼盛,巡按禦史趙錦相繼上疏揭露嚴嵩諂諛欺君,公行賄賂,鉗製言官,掊克軍民,釀成邊患等等。其中尤以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年楊繼盛的奏疏最為激烈,揭露嚴嵩十大罪,五大奸:我朝太祖高皇帝,詔罷中書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童庶政。殿閣之臣,惟備顧問,視製草。今嵩為捕臣,儼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題複,必先稟而後起稿,是嵩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權;有丞相之權而無丞相之責。以故各官之升遷,未及謝恩而先謝嵩。蓋惟知事權在嵩,畏懼奉承而已。此壞祖宗成法,大罪一。借朝廷之功,行一己之愛惡,此竊皇上之大權,大罪二。掩皇上之治功,大罪三。縱奸民之僭竊,大罪四。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引背叛之奸臣,大罪六。誤國家之軍功,大罪七。專黜陟之大柄,大罪八。於文武之升遷,不論人之賢否,惟論賄之多寡,先天下之人心,大罪九。諂諛欺君,貪汙率下,壞天下之風俗,大罪十。五奸是賄結皇上左右,用義子趙文華掌通政,與廠衛結姻,止科道之口,排除異己,提攜附已者。

嘉靖皇帝大為震怒,認為這是“恣肆瀆奏”,懲以一百大板,楊繼盛“及入獄,創甚。夜半而蘇,碎瓷盎,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複手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塞衢,皆歎息,有泣下者”。《論時政疏》石沉大海,張居正眼看朝廷日益敗壞,空有淩雲之誌,卻無力回天,張居正沉默了,身在朝廷竟然像蒲草那樣脆弱,他寫了《蒲生野塘中》抒發此時的鬱悶心境:蒲生野塘中,其葉何離離。秋風不自信,靡為泉下泥。四序代炎涼,光景日夕馳。榮瘁不自保疏忽誰能知。愚暗觀目前,達人契真機。履霜知冰凝,見盛恒慮衰。種鬆勿負垣,植蘭勿當逵。臨市歎黃犬,但為後世嗤。因畏懼“榮瘁不自保”而撤退,這不是張居正的性格。一首《擬西北有織婦》展現了他夙誌以求的抱負:西北有織婦,容華豔朝光。朝織錦繡段,暮成龍鳳章。投杼忽長籲,惄焉中自傷。綿綿憶遠道,悠悠恨何梁。遠道不可見,淚下何浪浪。春風卷羅幙,明月照流黃。山川一何阻,雲樹一何長。安得隨長風,翩翩來君傍。張居正借這首怨婦詩,殷殷期盼南來的風,把他吹上青雲,可是殘酷的現實使他抱負難展,積鬱難伸,他又不甘心就此沉淪,《適誌吟》雲: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羲和振六轡,駒隙無停留。我誌在虛寂,苟得非所求。雖居一世間,脫若雲煙浮。芙渠濯清水,滄江飄白鷗。

張居正善於揣摸人意,他既能把正話反說,也能把反話正說。明明是俺達來犯,倭寇騷擾,佛郎機侵犯漳州,外患頻繁,張居正在奏疏中卻說成“四夷未賓”,既滿足了皇帝的虛榮心又使君主不能不正視這一現實。其實在嚴嵩專權期間,張居正大多保持沉默,有時也寫些無關痛癢的文章如各種賀表頌詞,過生日賀聖壽,字極殿修成,紫宸宮完工進賀詞,豐收賀瑞穀,下雪頌瑞雪,下雪頌靈雨,元旦到了賀元旦,冬至到了賀冬至,出現白鹿,白兔了,頌瑞鹿,瑞兔,有的一賀再賀,無非是“乾清坤寧”,“四海升平”這類歌功頌德的逢迎之詞,有時還為嚴嵩,徐階捉筆,代寫賀表,收在他文集中的各種賀表賀詞有三十九篇之多,基本上都是在嘉靖時期所作。在嚴嵩專權之際,張居正與這個炙手可熱的首輔相處還算融洽,他在為嚴嵩寫的祝壽詞中雲:“握鬥調元化,持衡佐上玄。聲名懸日月,劍履逼星踵。補袞功無匹,垂衣任獨專。風雲神自合,魚水契無前。已屬經綸手,兼司風雅權。春華霏藻翰,宮綿麗瑤編。潤色皇猷遠,鋪張帝業鮮。”這種歌功頌德之作,雖屬官場中的應酬,但他對嚴嵩的事功和文才還是抱有好感的。此時他與嚴嵩的對手,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徐階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一個年輕的進士,在兩個相互敵對的勢力中,進退有節,應付裕如,老到地周旋在強手之間,博得雙方的好感,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張居正雖然對嚴嵩有過好感和頌揚,但並非沒有是非。嚴嵩的兒子嚴世藩依仗父勢,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卻輕易地被提升為太常寺卿。嚴嵩的義子趙文華是通政司的右通政,掌握彈劾官員的情報,遇到對嚴嵩父子不利的,就像義父密報,讓嚴嵩有充分的準備進行反撲。對這些張居正心知肚明,因此與嚴家父子也保持了一定距離。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年嚴嵩接任首輔後沒幾年,刑部江西司郎楊繼盛,巡按禦史趙錦相繼上疏揭露嚴嵩諂諛欺君,公行賄賂,鉗製言官,掊克軍民,釀成邊患等等。其中尤以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年楊繼盛的奏疏最為激烈,揭露嚴嵩十大罪,五大奸:我朝太祖高皇帝,詔罷中書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童庶政。殿閣之臣,惟備顧問,視製草。今嵩為捕臣,儼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題複,必先稟而後起稿,是嵩無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權;有丞相之權而無丞相之責。以故各官之升遷,未及謝恩而先謝嵩。蓋惟知事權在嵩,畏懼奉承而已。此壞祖宗成法,大罪一。借朝廷之功,行一己之愛惡,此竊皇上之大權,大罪二。掩皇上之治功,大罪三。縱奸民之僭竊,大罪四。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引背叛之奸臣,大罪六。誤國家之軍功,大罪七。專黜陟之大柄,大罪八。於文武之升遷,不論人之賢否,惟論賄之多寡,先天下之人心,大罪九。諂諛欺君,貪汙率下,壞天下之風俗,大罪十。五奸是賄結皇上左右,用義子趙文華掌通政,與廠衛結姻,止科道之口,排除異己,提攜附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