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五穀部(3 / 3)

內容:味甘鹹寒。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清熱散血。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中其毒者。以萊菔子湯解之。

【蒸餅】

內容:味甘平。入足太陰陽明經。功專消穀利水。得大蒜淡豆豉為丸。治久淋。

【小麥】

內容:味甘微寒。入手少陰經。功專養心鎮肝。得通草治老人五淋。得海藻消項下癭氣。

麩醋拌蒸。散血止痛。熨腰腳折傷風濕痹痛。寒濕香港腳。五易至汗出良。浮小麥味鹹涼。止虛汗盜汗。勞熱骨蒸。即水淘浮起者焙用。麥奴即麥將熟。穗上有黑黴。

其黑黴名麥奴。取之治陽毒溫毒。渴熱發狂。

以及溫瘧甚效。陳麥柴堆在露天者最好。用三五根洗淨泥。剪寸許長。煎服。治難產神效。

【大麥】

內容:味甘鹹微寒。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虛勞。壯血脈。益顏色。實五髒。益氣調中。除熱止泄。療消渴。化穀食。石蜜為使。麵平胃寬胸。下氣消積。療纏喉風作粥食良。

得針砂沒石子能染須杆。得豆荸薺煮食。治春夏受濕漸成胸悶肚大如鼓神效。

【麥芽】

內容:味鹹。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功專消食下氣。產後退乳。得川椒幹薑治穀勞嗜臥。

得蜜能下胎乳脹欲成癰。單用一二兩炒煎服立消。並消果食積。

【麥粉】

內容:味甘涼。入手足太陰厥陰經。功專和五髒。調經絡。醋熬成膏。消一切癰腫。湯火傷。俗名小粉。麵筋味甘涼。性粘濘。食之難消。炒煎熏炙。助火傷陰。病患及小兒宜忌。

【麥】

內容:味甘微寒。入手足太陰經。功專補中除熱。久服力健。

【蕎麥】

內容:味甘寒。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降氣寬腸。治腸胃沉積。泄痢帶濁。敷痘瘡潰爛湯火傷。虛寒者忌食。以荸薺汁同蕎麥調敷腳雞眼三日。雞眼疔即拔出甚驗。頭風風眼蕎麥粉作餅貼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之神效。

【胡麻】

內容:味甘辛。入足少陰手陽明經。功專潤燥。得桑葉逐風濕。堅筋骨。得苦參蒺藜。治大瘋疥癩屢驗。皮肉俱黑者良。精氣不固者宜忌。一名脂麻。一名巨勝子。又有所謂壁虱胡麻者。一名亞麻。治大瘋疥癩。以此為最。

【大麻仁】

內容:味甘。入手陽明足太陰經。功專緩脾潤燥。得當歸濃樸等辛藥。乃能利大腸。卒被毒箭。搗爛煮汁飲。赤遊丹以之塗敷均效。並能催生通乳。惟腸滑者忌服。畏牡蠣白薇茯苓。一名火麻。

【神曲】

內容:味甘辛。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化水穀。運積滯。得麥芽杏仁。治胃虛不克。得蒼術能壯脾進飲食。得茱萸治暴泄不止。得木香消糕粽積。脾陰虛。胃火盛。及有孕者忌服。

【紅曲】

內容:味甘溫。入營而破血。燥胃消食。忌同神曲。陳者良。

【醬】

內容:味鹹冷利。入手足太陰陽明少陰經。功專殺百藥及熱湯火毒。並一切魚肉菜蔬蕈毒。

入藥當用豆醬。陳者佳。

【醋】

內容:味酸苦溫。入足厥陰經。功專散瘀。治產後血逆。得芍桂枝。治黃汗。得麻黃清酒治黃膽。得木香治心痛。得黃柏治口瘡。調荔枝核末塗瘰結核。殺魚肉毒。多食損筋骨。

米醋良。一名苦酒。衣沾藥汁。以醋洗之即去。

【酒】

內容:味甘苦淡。入手足太陰陽明厥陰經。功專升散。和藥煎服。用為向導。可以通行一身之表。引藥至極高之分。熱飲傷肺。溫飲和中。少飲和血。行氣壯神禦寒。辟邪逐穢。暖水髒。行藥力。過飲傷神耗血。損胃爍精。動火生痰。發怒助欲。及生濕熱諸症。燒酒之損人尤烈。醇而無灰陳久者佳。畏綠豆粉枳子葛花鹹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