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五穀部(1 / 3)

【陳倉米】

內容:味鹹。入手陽明經。功專補中益氣。得人參治脾虛泄瀉。得沉香治胃反噎塞。若一切惡瘡。百藥不效者。以陳倉米炙灰。麻油調敷即愈。

【杵頭糠】

內容:味辛甘。入足陽明經。功專治膈氣噎塞。得人參石蓮治咽喉不利。

【糯米】

內容:味甘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脾肺虛寒。堅大便。縮小便。收自汗。發豆瘡。同龍骨牡蠣為末撲汗良。然性粘滯。病患及小兒忌之。

【穀芽】

內容:味甘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開胃醒脾。下氣和中。消食化積。炒用。得砂仁白術能使人進食。婦人食之斷乳。

【飴糖】

內容:味甘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中益氣。健脾化痰。潤肺止嗽。中滿吐逆。酒病牙疳鹹忌。腎病尤不可服。誤吞稻芒。頻食飴即愈。按用之建中。得桂枝為良。

【米】

內容:味甘溫。入手足太陰經。功專益氣補中。和脾養胃。除濕止泄。

【稷】

內容:味甘平。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益氣和中。宣脾利胃。即黍之不粘者。莖治通身水腫。煎湯浴效。

【黍】

內容:味甘溫。入手足陽明太陰經。功專益氣補中。即稷之粘者。久食發熱。根治心氣疼痛。煎湯服良。

【粱】

內容:味甘。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益氣和中除煩渴。止霍亂下利。利大小便。惟黃粱平白粱青粱微涼。黃粱尤得土氣之中和。較他穀最益脾胃。粟之大者為粱。手足生疣。白粱米粉鐵銚炒赤研細。以眾人唾和塗之。濃寸許。即消。

【粟】

內容:味鹹淡微寒。入手足太陰少陰經。功專補虛損。益丹田。開脾胃。利小便。治反胃熱痢。粱之小者為粟。小兒重舌嚼哺之效。

【秫】

內容:味甘微寒。入手太陰經。功專治肺瘧。得半夏治不能寐。雜安胎藥中。治妊娠下黃汁。粱米粟米之粘者為秫。即糯黃米也。以為粉炒熟。用沙糖拌食。治胃弱泄。

【子】

內容:味甘澀。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中益氣。濃腸胃。濟饑。一名龍爪粟。又名鴨爪稗。

【蜀黍】

內容:味甘澀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同功。一名高粱。一名蘆。俗名蜀秫。又名蘆粟。

【玉蜀黍】

內容:味甘平。入手足陽明經。功專調中開胃。根葉治小便淋瀝沙石痛不可忍。一名玉高粱。

【菰米】

內容:味甘冷。入手足陽明經。功專止渴解煩熱。調腸胃。可療饑。一名茭米。

【東牆子】

內容:味甘平。入手足太陰厥陰經。功專益氣輕身。久服不饑。堅筋骨。能步行。可為飯食。

【蓬草子】

內容:味酸澀平。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療饑。作飯食不饑。無異粳米。

【草子】

內容:味甘寒。入手足陽明經。功專去熱。利腸胃。益氣力。久食忘饑。一名守氣生。

【草子】

內容:味甘平。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虛羸損乏。溫腸胃。止嘔逆。久食健人。輕身不饑。

【稗】

內容: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益氣宣脾。曹植曾有芳菰精稗之稱。金瘡出血不已。搗敷或研末摻之即止。甚驗。

【薏苡仁】

內容:味甘淡。入足陽明經。功專去寒濕筋攣。得麻黃杏仁治風濕周痹。得鬱李仁治水腫喘急。以豬肺蘸末服。治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多食薏仁。令人健飯。大便燥結。因寒筋急勿用。其力緩。必須倍於他藥。炒研。

【禦米殼】

內容:味澀平酸。入足少陰經。功專止瀉。得烏梅治久嗽不止。得陳皮烏梅治熱痢便血。瀉痢初起及風寒作嗽忌用。一名麗春花。凡使殼洗去蒂及筋膜。取薄皮醋炒或蜜炒。得醋烏梅陳皮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