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傳世老天珠(1 / 2)

施保顯然很不原意聽到劉宇浩剛才說的那些話。

沒等劉宇浩上前打量那件都城盤,施保已經臉色微沉,麵帶怒氣很是不悅,道:“果然是個商人,三句話不離本行。”

呃......好吧,哥承認哥剛才的話有點俗。

劉宇浩老臉微微一紅,馬上察覺自己剛才的話的確不妥,訕訕笑道:“不好意思,讓施老哥見笑了,我剛才也是有感而發,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其實還真不怪劉宇浩會說出那麼突兀的話來。

在現如今一串人工培植的海南黃花梨手串都能賣出上萬,甚至上十萬的天價年代,施保手裏有一件全整塊原木製成的海南黃花梨古董卻能忍著不出手,卻甘願過著清貧的日子,怕任誰看了都無法理解。

施保冷哼一聲,雙手小心翼翼在都城盤上摩挲,冷笑道:“這件都城盤是我老施家祖上傳下來的,如今到我手中已經是第九代,難不成為了一點錢我施保就可以把祖宗賣了?”

在施保眼中,那都城盤似乎就是他們施家的曆史,是他們家的文化,站在他的立場,那都城盤是有生命的,它能說話,能告訴施保過去的施家是如何的輝煌,怎麼可能拿去拍賣?

劉宇浩既震驚又無語,一時間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讓他無語的是,施保都已經混成現在這樣了,據說還有一個傻子女兒,這種情況下一般人都會選擇賣掉手中的死物先給女兒治病,可他倒好,死守著所謂的老物件不懂得變通,端的是冥頑不靈、因噎廢食。

但讓劉宇浩同時也感到震驚的是,那件海南黃花梨的都城盤居然是施保家裏傳了幾代人的寶貝,這一點可真的從出乎劉宇浩意料之外。

在現代人眼中,家裏有一件兩件,甚至等多件硬木家俱其實並不算什麼,頂多隻能說這個家庭的生活過的還不錯,可在四五百年前家裏就有黃花梨都城盤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都城盤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俱,它其實是讀書人才會使用的專用物件,須知四五百年前,讀書人可不像裏寫的那麼不堪,這麼說吧,那個時候能讀書的人,不管走到哪兒都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普通小戶人家的子弟想讀書?

哼,門都沒有!

其次,明朝時期的政治腐敗,橫征暴斂如家常便飯,能在那個時期家庭擁有硬木家俱實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而又經曆了幾百年後,施家仍能完好保留當初的都城盤,足以說明施家在當時不僅是少有的富足家庭,在後來的三四百年裏,施家人也不見得就真的頹敗,真正生活不如意大概也就是從施保父親開始罷了。

“施老哥祖籍應該是蘇州的吧?”

劉宇浩對施保的慍怒選擇了無視,巧妙避開剛才那個令雙方都感尷尬的話題。

施保氣來的快,去的也快,現在已經看不到什麼怒容,但語氣仍然還有幾分冷淡,“何以見得?”

“我猜的。”

劉宇浩嗬嗬一笑,指著那件都城盤,解釋:“其實都城盤的做工已經告訴我了。”

聞言,施保眉尖微微一揚,臉上有了異樣,“劉老弟好眼力,這都城盤的確是蘇州工,而我們施家祖上也的確是蘇州人。”

玉雕有南北之分,同樣,木器也有京蘇之別。

雖然人會說假話,但老物件卻不會說,那件都城盤上的蘇州獨有攢牙秘屜已經告訴了劉宇浩它的身世之謎。

秘屜的使用在於沒有任何附加的銅飾品拉手,而是利用內部翹板原理,推動兩具抽屜的任何一具抽屜便可有一具抽屜被推出。

蘇州地區的文人常常不以大眾的審美標準為標準,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標準,於是親自參與到家具的設計與製作中。

他們有的根據自己的要求設計圖紙,交由工匠製作;有的監督指導工匠依照自己的想法製作;甚至有的自己動手設計製作家具;還有的通過品評、鑒賞、收藏、使用等各種方式對家具的設計和製作產生影響。

施保手中那件都城盤的攢牙秘屜就是當年蘇州文人的智慧結晶。

文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熏陶和影響了家具的形態和氣質,極大地豐富了明代家具的審美層次,並賦予其高雅的情調和深厚的文化。

史稱工藝品“出俗工之手,則賤技賤業也;出文人手則騰貴”,這正是明式家具與曆代家具不同的關鍵所在,它是在文人的指導下完成,設計中體現著濃厚的文人氣質,突顯著文人的審美意趣,使得明式家具又有著“文人家具”和“藝術家具”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