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鄧艾剛剛滅蜀,即上表建議經營蜀地為伐吳作準備:“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卷之時也。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備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 鄧艾雖死,但後有王濬在益州經營水師,圖吳上遊。西晉代曹魏後,羊祜上表陳伐吳方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並會襪陵。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蕩,雖有智者不能為吳謀矣。”
後來晉國滅吳之戰,基本上按照羊祜等人的建議展開,最精彩的一筆,其實就是大軍從益州順流而下,一舉衝破了東吳經營多年的荊州防禦體係。
而這一手,馬上就有人學了,那個人,就是曾經給桓玄的叔父桓衝,以及無數晉國的謀臣勇士們帶來噩夢的苻堅。苻堅當年一統天下的策略,其實就是和晉滅吳之戰如出一轍。十一年前,苻堅派兵攻取梁、益二州,一舉取得了上遊優勢,並且命令姚萇開始在益州打造戰船。當年年輕的桓玄還是個小孩,可是他在玩的時候,已經經常能夠在江上看見木屑,不消說,這就是上遊造船的跡象,而當時叔父桓衝憂慮的眼神,現在桓玄都還記得清清楚楚。
在攻下益州準備五年之後,作為伐晉之戰的前奏,苻堅遣軍攻打襄陽,並欲親自出征,隻是那時候被涼州刺史梁熙諫阻,雖然這樣,在苻融和梁成的指揮下,雖然桓衝用盡全力,但是還是沒有擋住苻堅的大軍,襄樊失守。
之前的每一步,苻堅都走的很完美,可以說晉國已經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到了後來,苻堅終於忍耐不住,親自率領百萬大軍南下,苻融、慕容垂分別率軍趨淮河和襄陽,,另以姚萇督益、梁二州諸軍事,率蜀地之兵順流而下。這套陣勢,真心讓天下人都認為,苻堅要一統江山了。
隻是由於種種原因,尤其是很多可以歸結為運氣的原因,導致淝水一敗而全局崩潰。
這一幕幕,到現在,桓玄心裏都還記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心有餘悸,畢竟當時,他們桓家就在荊州,是益州方麵壓力的直接承擔者。
可是現在,這劉國居然建議他們去取益州,這實在讓桓玄有些意外。
桓玄一直神色嚴峻,冷眼旁觀的劉國知道,其實他已經心動,便說道:“南郡公,如今蜀中留守,本為中山公苻詵,此人是苻堅幼子,雖然年輕,但是老練,文武都有可取之處,又有精兵數萬,正常情況下,他據有三峽之險,夔門之固,當然暫時不能取之。可是想必南郡公您也知道,之前關中告急,苻詵率部勤王,如今還在關中,猝然難以返回。苻詵之部將,實力隻是一般,當此之時,正該率軍西上!此乃天時也;荊州水軍,天下無雙,水陸並進,則三峽之險又何足道哉,此地利也;蜀中之民淪為敵虜不過十年,民心思朝廷而不欲為亡國奴,此人和也,南郡公如此時舉兵,拿下益州,實在是命裏注定也!一旦拿下益州,南郡公便有光複國土之功,其聲望必然扶搖而上,而地位亦鞏固也。”
劉國這番話,說的入情入理,讓桓玄也一時熱血沸騰,的確如劉國所說,苻詵這個人如果還在成都,自己還真不敢輕舉妄動,可是苻詵幾乎把原有守備部隊和自己新招募的兵,全部調走了,那自己還怕個什麼?
而且劉裕你光複了山東,而我如果也光複了蜀中,二人誰的功勞大,那可就不一定了!況且我還是名門望族,又有班底和人脈,到了那時候,你拿什麼和我爭?
可是桓玄畢竟已經不是過去的桓玄了,他不會簡單的就被這幾句話給說動,他笑了笑,道:“劉先生果然是三寸不爛之舌,桓玄承認,您的話,讓我也動心了,可是,桓玄卻有一事還不明白。”
“南郡公請說。”
“這事情,根據您的意思,對桓家幾乎是有百利無一害,可是,所謂無利不起早,段大人遠在涼州,總不會因為覺得和我桓家投緣,就主動讓您來提點桓玄吧?請問,桓玄這麼做,對段大人有什麼好處?”
桓玄雖然語氣平和,可是話裏的意思,卻是咄咄逼人!
隻是劉國一點也不為所動,他嗬嗬笑了笑,道:“也不瞞大人,大人如果提兵西進,對我家大人,也的確有利。”
“利在何處?”桓玄馬上問道。
“很簡單,現在也沒有必要瞞著您,我家大人,將在近期內,奪取涼州!如果大人提兵西進,無異於吸引天下人的注意力,這對我家大人的事業,有大大的好處!”劉國坦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