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好的領導者必須是一個造夢大師 2沒有希望,員工就會炒你的魷魚
在楚漢爭霸中,有一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相信看過《楚漢傳奇》的人都有印象,這個故事具體情節是這樣的:
劉邦率軍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準備養精蓄銳,再和項羽決一死戰。但是他手下的士兵思鄉心切,每天都有士兵逃走。劉邦為此很著急,一天,有人來報:“丞相逃走了。”
劉邦一聽,頓時急壞了。要知道,蕭何可是劉邦的左膀右臂。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蕭何回來了。劉邦見他之後,又高興又生氣,責問道:“聽說你逃跑了?怎麼回事?”
蕭何說:“我怎麼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韓信了。”
韓信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之後,路過淮陰,韓信就投奔了他,可是他在楚營裏沒有得到重用,隻當個小兵。韓信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可項羽都自大地不肯采納。最後,韓信失望地離開了項羽,轉而投靠劉邦。那麼,既然投奔了劉邦,韓信為何還要逃走呢?究其原因,同樣是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韓信感覺很失望,所以才會出逃。
但是蕭何識才,他知道韓信是難得的將才,最後在他的力薦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當然,後來在韓信的輔佐下,劉邦最終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沒有希望,韓信也會選擇逃亡。當人才得不到重用,聰明才智沒有平台展現時,人才會感到沒有希望;當企業製度陳腐,起不到懲惡揚善,反倒是懲善揚惡時,人才也會感到沒有希望;當企業管理者平庸無能,狂妄自大時,人才也會感到沒有希望。你是怎樣的管理者呢?你能給員工希望嗎?
身為企業管理者,你不妨經常捫心自問:“我能不能服人?我能不能給人希望?我能不能識別人才?能不能讓人才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當你在做出決策、出台某項製度時,不妨問一下自己:“我的這項決定會澆滅員工的希望,還是會點燃員工的希望呢?”如果你經常這樣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決策是否明智,那麼久而久之,你就會更多地考慮你的決策對員工造成的影響,從而使你的領袖能力增強,使你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拿破侖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一定不是好士兵。”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進取的願望。都希望不斷地獲得提升。在企業中,每個員工都希望得到更多的賞識和器重,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尤其是那些優秀的人才、高級人才,他們十分看重事業上的成就感,渴望獲得賞識,渴望獲得晉升的機會。如果一個有能力的員工,在公司工作3年,依然還是普通職員,那麼他就會感到沒有希望,最終他會選擇離開公司,去尋找讓他感到有希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