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97(1 / 1)

第十二章向員工描繪藍圖,好的領導者必須是一個造夢大師 7注重培訓,打造一支學習型隊伍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經常發生戰爭,他們都想滅掉對方,而取勝的基本條件是兵強馬壯。但是千軍易得,良馬難求。於是,兩個國家都貼出告示,懸賞獻出千裏馬的人。

有一個人見到告示後,就把自己的馬牽來見這個國家的國王。他對國王說:“我這匹馬不是千裏馬,但是它有成為千裏馬的潛質,我有信心將它調教成千裏馬。”國王大怒,將這個人趕了出去,並賜他一頓棍棒。

這個人非常沮喪,於是又牽著馬來到另一個國家,對國王說了同樣的話。但這次不同的是,這個國王高興地款待了他,國王對他說:“你有調教千裏馬的本領,你是難得的人才,隻要你好好為我效力,我絕不虧待你。”

結果,在這個人的精心調教下,這個國家發現和培養了很多千裏馬、800裏馬、500裏馬,後來這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消滅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但人才不隻是靠招聘才能得到的,更應該重視對企業內部的人才發掘和培養,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團隊的素質,壯大團隊的競爭力。

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快得讓人咋舌,知識、技術必須不斷升級,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因此,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員工提升知識和技能,努力打造一支學習型的隊伍,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保潔公司的前任董事長Richard Dupree曾經說過:“如果把保潔公司的人才帶走,把保潔公司的資金、廠房以及品牌留下,那麼保潔公司會垮掉;相反,如果把保潔公司的人才留下,把保潔公司的資金、廠房以及品牌拿走,10年之內,保潔公司將會複興。”為此,保潔公司製定了完善的培訓製度,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台,以此增加員工的歸屬感,從而達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每一年,保潔公司都會拿出一筆巨大的資金用於人才的培訓。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請專家名師來企業授課,或接受保潔的管理者一對一的指導,甚至會組織優秀的人才去海外進修。這種做法為保潔公司凝聚人才、營造歸屬感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是保潔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想借用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專業技能為公司的發展服務,就必須先投入成本,或在員工效力於企業的過程中,不斷地投入成本,用於培訓員工,提升員工。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

在李嘉誠的創業史中,在長實集團的壯大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叫周年茂。他的父親叫周千和,是長實集團的功勳元老。周年茂在學生時代,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於是李嘉誠將他作為長實集團未來的專業人才進行培養,花血本將其送到國外學習法律專業。1981年,周年茂回到香港,進入長實集團,被李嘉誠指定為公司的發言人。兩年後,他被選為長實集團的董事。

俗話說得好:“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如果說周年茂是金鳳凰,那麼他在讀書時,最多是個雛鳳凰。在李嘉誠的大力栽培下,才成為後來長實集團的風雲人物。由此可見,李嘉誠對待人才,真的是非常用心。

與李嘉誠相比,很多企業管理者也知道人才是企業的財富,但隻知道“榨取”人才自身的價值,卻忽視對人才進行“價值再造”。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在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由於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他的綜合素質就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了。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一般不會辭退老員工,尤其是對企業有過重要貢獻的老員工,於是,這些以前優秀的員工,無形中就阻礙了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管理者們卻渾然不知。

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對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建立一個良好的培訓機製是不可或缺的。在麥當勞,有超過七成的餐廳經理、五成以上的中高級主管以及三成以上的加盟經營者,都是從計時員開始培訓,最後才成為公司的中堅人才的。在通用公司,僅傑克·韋爾奇執政的20年內,接受過他培訓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就多達27萬人。通過培訓,這些人員為通用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企業應該成為人才的培訓場,而不隻是產品的生產廠。就像鬆下幸之助曾說過的一句話:“鬆下電器公司是製造人才的地方,兼而製造電器產品。”在鬆下先生看來,事業的發展考的是人才,人才培訓更是當務之急。如果企業隻知道用人,卻不重視培育、培訓人才,是不可能成就霸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