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革命的形勢比預想的要發展的快的多,2月14日當天,起義的水兵和工人解除了反動軍官的武裝,占領了火車站等重要據點。奉命前來鎮壓的士兵也轉到了起義者一邊。到14日晚,整個基爾已經掌握在新成立的蘇維埃手中。基爾起義震動了統治當局。馬克斯、謝德曼等人簽署呼籲書,要求水兵不要開始內戰。同時,派遣國會議員、社會民主黨人諾斯克去基爾恢複秩序。諾斯克後來承認,他去基爾是想利用他同海軍的關係平息事件。但是,他“遇到的已不是罷工者,而是3萬名叛亂者”。諾斯克見阻止起義已不可能,就轉而答應水兵提出的一部分要求,許諾改善供應,從而取得水兵信任,被選為基爾水兵蘇維埃主席。基爾起義成為德國革命的開始。起義浪潮從北向南迅速擴展。漢堡、萊比錫、慕尼黑等城市相繼取得革命勝利。各個邦的君主諸侯都被趕下寶座。到2月18日,大城市中隻剩下柏林仍在反動政府手中。
巴登親王麵對亂局果斷任命艾伯特為德國政府總理。而艾伯特也立刻提出德皇退位,結束戰爭迎回皇太子繼位,並更改國體為君主立憲製。但是這遭到了李卜克內西為首的斯巴達克團的反對,事實上忍耐力極強的德國人對於容克貴族的統治已經到了極端厭惡的地步了。在革命形勢蓬勃發展的情況下,獨立社會民主黨中央理事會於2月18日決定第二天舉行武裝起義。19日早晨,起義的號召書散發到各個工廠。幾十萬工人打著紅旗湧向柏林市中心。李卜克內西率領人們奪取皇宮。威廉?皮克帶人攻打市政大樓。獨立社會民主黨人埃喜荷恩帶人占領警察局。起義者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到中午就控製了整個柏林。
德國柏林街頭,到處都是亂哄哄的,馬路上不時有載滿了起義士兵的汽車通過,隻是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裏抓誰!一個看起來隻有二十歲的年輕東方麵孔自覺不自覺的攏了攏自己的風衣領子,然後快步穿過大街回到自己的住處。
這個年輕人叫俞大維, 1897年出生,湖南長沙人,在湖南長大,父係祖籍浙江人,母親是曾國藩的孫女。這是一個典型的官宦子弟,目前的身份是德國柏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學習的是化學和軍工。自中國對德國宣戰以後,中國人在德國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不過好在威廉二世和後世的大魔王希特勒不一樣,他並沒有下令虐待和驅逐中國人,畢竟他最大的敵人嚴格意義上還是他表哥了,所以一戰時期的德國基本上還是恪守了貴族戰爭的傳統。
俞大維在德國已經四年了,馬上就要畢業回國了,不過他所在的留學生社團青年團海外學生部卻交給他一項秘密任務,全程陪同和接待國民政府駐歐洲外交辦事處副主任王寵惠。
這裏說一句題外話,籍貫湖南長沙的俞大維是歐戰爆發前湘桂地方政府和國社黨資助的最後一批赴德留學生的一員,並在那個時候就光榮的加入了國社黨青年團。
而巧合的是,他這次要接待的王寵惠是他在國內時的老師,相信這一次的任務應該很好完成。
王寵惠(1881年—1958年)字亮疇。廣東東莞人。民國時期著名法學家、政治家、外交家。作為法學家,著有《憲法評議》、《憲法危言》、《比較憲法》等。他是第一個將《德國民法典》翻譯成英文的人,其譯本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都被公認為最好的英譯本,在很多美國大學被當作教科書。作為政治家,在1949年之前在中國政壇上,無論誰主政,他一直官居高位。是國民政府學者型官僚的代表。精通日語、德語、英語,曾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等職。
曆史上的王寵惠應該是在北洋政府任職,為此在後期的仕途中多次被人嘲諷,不過現在有了王振宇這隻大蝴蝶就不存在這個汙點了。王寵惠一直在國民政府任職,原本計劃要提任一省省長的,結果因為刺殺事件擱淺了,接著處於王振宇對其的考驗,他被派到歐洲給顧維鈞擔任副手。德國革命一爆發,他就被顧維鈞派來潛入柏林和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建立聯係,摸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