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沙俄遺產(三)(1 / 2)

英國公使朱爾典是個老問題了,此人自辛亥革命以來對國民政府都是持敵視態度,除開國民政府派遣遠征軍去幫他們打德國佬的時候之外,朱爾典一直奉行的外交思路就是扶植日本打壓中國,曆史上中國遭受日本的侵略,除開自己的統治者不爭氣自身的社會製度極端腐朽落後外,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從朱爾典時代就開始奉行的養狗政策,等到英國人突然發現日本人不再是一條狗,而是被他們養成吃人的狼的時候他們才追悔莫及。

靠英國人辦海軍,王振宇心裏不由自主的搖了搖頭,曆史無情的證明,在海軍的問題上,德國佬和美國人絕對比英國人要可靠的多。

楊永泰在國際戰略上的眼光要比楊度這個帝王心術專家要強許多,他的發言就很有建設性:“大帥,卑職以為您的這個計劃要分兩點入手,第一是從沙俄的內戰中獲利,這需要我們加大對邊疆的建設投入;第二是通過擊敗日本獲取全國的統一,這需要我們擁有足夠實現這個目標的軍事力量。而要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錢,也就是說真正的關鍵還在於我們要抓緊時間,在民國七年和八年這兩年的時間裏完成政治和經濟改革,為軍事鬥爭和外交鬥爭奠定一個基礎。至於具體的辦法,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方麵我們要繼續麻痹英法,讓他們不要去支持日本;另一方麵我們要在新鄉村建設上下功夫,通過財政的轉移支付這個經濟基礎,實現農村社會結構的改良,同時要借這個機會把縣級基層民主政權建設起來。。。我個人認為過去那種派工作隊領導改革的辦法未必有效,通過教育去引導又不見工,所以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從經濟上去誘導他們,通過吸引勞動力進入城市等一係列辦法最終完成農村改革,推動整個社會進步。此外工業化的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強,雖然我不懂軍事,但是向歐洲看齊肯定就能打敗日本,這一點我堅信無比。。。”

就在王振宇這邊在探討如何更好的繼承沙俄遺產的時候,在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到了尾聲。可以確定的是,因為蝴蝶效應的關係,即使不爆發大規模流感,這場戰爭也快要結束了。由於中國和美國的遠征軍超乎尋常的表現,原本一直壓著英法在打的德國軍隊終於支撐不住了,在1917年全年的戰爭中,整個同盟國的軍隊損失超過了一百六十萬,其中德國軍隊達到了70多萬。戰線更是進入到了德國魯爾工業區和巴伐利亞州附近,這對德國的打擊是巨大的,更為嚴重的是德國的皇太子也成為了協約國軍隊的俘虜,這在士氣上確實是實現了此消彼長。

而在1918年新春過後,德意誌第二帝國發現自己居然已經無力發起新的反擊了。而協約國製定了一個240萬人的全線攻擊計劃,戰爭已經到了馬上要結束的地步了。這時不同的想法開始出現了,英國人想著是如何盡快恢複世界的秩序,修補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法國人想著的是如何在柏林進行閱兵式慶祝第三共和國的巨大勝利,美國人想的是在和英法這個勝利者站在一邊之後,如何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取得自己應有的地位。。。總之各有各的想法。

實際上在1917年大慘敗之後的1917年11月底,德國威廉二世就已經在謀求和平了,他任命巴登親王為新的帝國首相,並通過美國和協約國方麵展開和平談判,隻是因為協約國方麵要價太高,威廉二世遲遲無法下定停戰的決心。

到了1918年的2月14日,威廉二世已經失去了改變一切的可能,德國基爾水兵起義爆發,和曆史上相比,足足提前了八個月。不過和曆史上這些水兵拒絕把軍艦開出去和英國人決戰不同,這一次他們是拒絕被改編成陸軍去送死,威廉二世為了地域協約國的二百四十萬的最後鐵錘四處搜刮兵力,最終引發了革命。

對於德國海軍在一戰中的表現,後世曆史學家概括的很徹底,那就是在浪費了大筆經費之後於1916年出擊了一次,結果讓德國失去了控海權,緊接著就是在港口裏曬太陽一直到發動起義徹底擊敗德國,泥媽,你確定這幫孫子是德國的海軍嗎?怎麼看都像中國男子足球隊應有的表現,呸,對不起,他們代表不了中國,充其量是中國非球迷足協男子足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