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風雨欲來(六)(1 / 2)

“自辛亥革命以來,中央崩壞,四方不寧,群雄與宵小並起,百姓因此受苦遭罪而不知何日是頭?然如山東軍務督辦張某一般行徑者屈指可數,該督辦雖係山東人士,卻視家鄉父母如鄒狗,巧取豪奪,毫無撫恤之意。手下兵士多為匪盲充數,視搶劫如家常便飯,奸淫為消遣樂趣。種種惡行,此人之軍與畜生何異?反觀我華夏曆史,非董卓,安祿山,史思明之輩不可與之相提並論。然此輩不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一己之私欲視人命如草芥,禍害齊魯父老之餘,不忘江南富庶之地。今起大軍三十餘萬,直奔徐豫之所,再圖江南之地。若為之得逞,吾國尚有明日乎?幸齊魯之地多豪傑,紛紛起義以抗暴匪,使之遲遲未能南下。然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我等南方諸公對張宗昌之流難道要坐而不理,視而不見,重蹈昔日南明之覆轍嗎?”這是以鐵肩擔道義辣手鑄文章聞名的民國第一記者邵飄萍在山東采訪後於天津發表的文章中的一段。這篇文章雖然是文言文,但卻成功的揭露了奉軍入關後的諸多惡行,激起了全國民眾的憤怒,這是奉軍沒能想到的。9月4日,駐天津奉軍執法隊在租界當局默許下換便裝進入租界,強行逮捕了邵飄萍並押送北京,在全國範圍內在此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還是回到這篇文章的背景,史上著名的沂蒙暴動。

由於直魯聯軍軍官於三栓強行搶奪“金佛”,最終引發了三萬鄉民暴動,而沂蒙山地區的多支拒絕接受直魯聯軍招降的土匪這一次也選擇站到正義的一邊(再不反抗直魯聯軍他們就要餓死了)。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就熱鬧了,起義軍推舉沂蒙地區著名的知識分子清末秀才同時也是匪首孫美珠,孫美瑤兄弟以及族叔孫桂枝為首領。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正式組成“山東建國自治軍”,並由孫美珠任五路聯軍總司令。隨後他們攻取了臨城、費縣、蒼山三地,直逼棗莊,起義軍擴大的十萬,聲勢直逼三年前的白狼。許錕的手下二個師的軍隊過於分散,尚在集中,對著滾雪球一般壯大起來的起義軍隻有幹瞪眼的份。

而這時依仗兵力和裝備優勢剛剛在商丘擊敗了吳佩孚的張宗昌聞訊後路有失,立刻一邊痛罵許錕無能一邊統帥五個師調頭回來鎮壓。

這五個師可不是許錕手上的新兵師,全都是張宗昌從直皖軍戰俘中選出來的精銳,還有大約三千多被他從俄羅斯招募來的逃兵。這樣的軍隊自然不是孫美珠這種級別的武裝力量可以對抗的,可是孫美珠顯然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非要和張宗昌過過招。結果在8月27日戰鬥僅僅持續了一天,十萬起義軍灰飛煙滅,孫美珠身負重傷突圍後不久就死了,餘部在孫美瑤,孫桂枝帶領下逃回了沂蒙山。。。

張宗昌也是個狠人,下令把好不容易抓到的五百名起義軍戰俘的腦殼全部砍了,然後用石灰一泡,就在棗莊車站邊上玩起了築“京觀”。 所謂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塚。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民國六年,皇帝都沒了,張宗昌居然利令智昏的玩這一招,本意是想嚇唬一下自己的敵人,結果卻超出了張宗昌的預料。

8月30日,雖然一直沒有就北京政府是否應被視為中央政府進行投票。但是國民代表大會習慣於爭吵扯皮的兩院卻十分嚴肅的通過了由章太炎,蔡元培提出的《關於出兵山東河南,懲戒暴兵的決議案》。

按照議員們的意思,即日授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進行戰爭動員,出動青年軍進入山東,河南地區。對犯下累累罪行且臭名昭著的安國軍實施軍事打擊,同時不承認張宗昌及其部隊為合法武裝,不接受該部任何級別軍官的投降。

次日,該決議案經王隆中、王隆中、許崇智簽字後生效。

9月1日,青年軍發布緊急動員令(其實暗中的動員在8月10日就已經開始了)。一共八個野戰師約二十萬軍隊被命令在淮河南岸進行戰備集結,戰事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而列強的反應也很有意思,由於張宗昌的暴行和奉軍在入關後的野蠻表現,英法俄美四國公使拒絕了日本要求幹涉國民政府的要求,一向對國民政府不感冒的朱爾典都很罕見的表示:“鑒於奉軍的表現,我們不認為他們掌控中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不認為他們是屬於文明社會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