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北方大戰(四)(2 / 2)

所以我們要吸取北洋政府的教訓,不要搞什麼獨裁專製,要堅持向西方學習先進的製度。以正在進行的歐戰為例,德國是集權製度,英法是民主製度。在戰爭初期,集權製度可以以其製度的優勢爆發出最高的效率,所以德國人在戰爭中占盡了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人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小,道理很簡單,誰會為和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情持續的無私奉獻呢?所以英法必然會取得歐洲的最終勝利,因為雖然他們的製度也很不完美,甚至也存在腐敗和效率低下,但是他們建立了一個渠道,可以保證國民和他們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可以讓內部的矛盾有一個不流血的平台釋放和解決,這樣的製度把糾正錯誤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也讓國民的集體意誌得到最大化的體現,這個時候來談愛國主義才有意義。。。

可是民主並不是統治者的恩賜,而應該是一種製度,把公平的希望寄托在當權者的道德水平上的做法無異於是空中樓閣。權力隻有受到製約的時候,他才能保證掌握權力的人不會利令智昏,為所欲為。所以奉勸從政者,不要被手中的權力迷惑住自己的雙眼,行使權力的時候,要想一想,這玩意是從那裏來的!既然我們的國民是中華民國,那麼就希望我們永遠銘記四個字,國民萬歲!”

這是王振宇的原稿,說實話,文筆沒什麼太多的提高,經過陳布雷的潤色後,也依然沒什麼文采。但是這篇文章所代表的思想觀點,以及發布這個思想觀點的人的敏感身份,使得這篇文章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空前的轟動。刊登了這篇《論北洋軍閥失敗的必然性》的文章的報紙在人們的手中紛紛傳閱,特別是各大高校的知識分子,學生更是讀的津津有味。

最讓人驚訝的是章太炎,居然公然在參政院和立法院當眾宣讀了這篇文章,並且在讀完後還提筆在《申報》上撰文稱讚道:“此文一出,掃盡四方霧霾,為我國之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讓讀者渾身輕鬆,心生酣暢淋漓之感。。。”

不過北洋軍閥們可沒覺得自己應該滅亡了,至少段祺瑞沒這個感覺,就在18日這一天,已經得到前方敗報的段祺瑞在和日本公使小番酉吉密談了三個小時之後,毅然決然的簽發了一道命令:“任命張作霖為中華民國陸軍部部長兼定國軍司令官,責其立刻指揮奉軍主力入關討伐叛逆。。。”

已經從日本人那裏拿到好處,而且早已準備妥當的張作霖自然也是毫不客氣的就把十六萬奉軍開進了關內。。。

20日,正當直軍拿下盧溝橋的時候,奉軍孫烈臣部抵達北京,這個軍事行動毫無疑問的表示北方的戰局將在此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而這個時候,曆經一周的苦戰,吳佩孚指揮的十萬直軍雖然一口氣打垮了近十六萬皖軍,但是兵員的損失,彈藥的損耗很難立刻恢複卻是不爭的事實。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時候張作霖就是那隻大黃雀了。

22日,直奉戰爭爆發。

也就是在中華民國六年七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奉軍向世人展現了他們的獠牙。

這些東北人是一點客氣都不懂的,全部都是實在人,上來對著直軍就是一頓爛打。

直軍也不愧是北洋精銳,雖然處處被動,卻依然咬牙頂在前頭,任憑你奉軍如何凶猛,他們就是死戰不退。整個戰鬥就在長辛店,盧溝橋等地同時打響,戰況空前激烈,雙方的損失都十分驚人,這個時候就比誰更狠了。

結果首先支持不下來居然是奉軍,這不稀奇,別看奉軍裝備好,個頭大,但是他們和皖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沒經曆過什麼大的戰事,相比之下,吳佩孚麾下的直係軍隊都是經曆過去年那場護國戰爭的,有在四川和蔡鍔交過手的,有跟著馮國璋在長江兩岸和王振宇的青年軍玩過命的,這些寶貴的戰鬥經驗絕不是靠著日本援助的新式裝備就可以忽略不計的。

至少對於頂在長辛店的原屬第六師的兩個直軍旅來說,奉軍的攻勢看起來威猛,但是實際破壞力遠不如青年軍,有點玩花活的意思。這就是日本教官教出來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些日本教官是藏了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