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北方大戰(四)(1 / 2)

16日,駐防天津的日軍護路隊突然出麵強迫直軍退出鐵路線2英裏以外,直軍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西北邊防軍乘虛而入,直軍不支,遂放棄楊村,退守北倉。

直軍在退出高碑店後,整個戰況急轉直下,在北京的段祺瑞得到徐樹錚的報告後,不由自主的鬆了口氣。

而待在天津的曹錕卻氣的直跳腳,卻又無可奈何。

一般來說,一個彈坑不可能落下兩顆炮彈,一個計謀不會被用兩次。但是在這次直皖戰爭中,也許是直軍的實力和皖軍差距的太大,這個定律全部被吳佩孚給推翻了。

膽大妄為的吳佩孚親率其一部精銳,再次采取側翼迂回戰術向涿州、高碑店之間的鬆林店實施突擊,直搗邊防軍前敵總部。戰至17日,吳部攻占鬆林店、生俘曲同豐與司令部全體高級將領,向高碑店一線進攻的皖軍因失去指揮而迅即敗退,當天直軍攻占涿州,並向長辛店方向攻擊前進。皖軍第1路軍總指揮段芝貴在這個危機的時刻居然選擇丟棄所部,逃回了北京。西路指揮段芝貴在兵敗之後,隻身逃回北京的舉動導致整個西路的皖軍潰散。18日,直軍進占琉璃河;20日,直軍大隊進至長辛店和蘆溝橋,將潰散的皖軍基本肅清。

皖軍的糟糕表現讓全國人民都震驚了,除了知道曆史的王振宇以外。王振宇拿到黨務調查部和軍情總局的情報後,王振宇搖了搖頭,看來皖係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早晚都一樣。

皖係和直係最大的不同就是北洋繼承了前清的腐朽體製,而皖係卻繼承了直係的腐朽體製。

換句話說,北洋軍閥最終失敗也絕非偶然,因為一個落後的製度注定是沒有出路的。

王振宇想到這裏,親自提筆寫了一篇評論員文章,經陳布雷潤色後,同時發表在了《青年軍報》、《國民日報》等五大報刊的頭條,隨後在《申報》、《大公報》、《武漢日報》、《南京日報》、《廣州都市報》等報紙上都被轉載。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係勢力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前清所有的缺點和陋習大部分都被這個集團繼承了下來。那我們不妨來談談清朝是怎麼滅亡的?辛亥革命以來,關於大清滅亡的原因千奇百怪,眾說紛紜,有說是因為鐵道部長盛宣懷的關係,也有說是因為我們革命黨的關係。作為這個曆史事件的親曆者,我認為清朝滅亡隻有一個原因,這個王朝設計的製度已經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了。。。

縱觀曆朝曆代,儒學和佛教都扮演了維護封建王權的角色。有清一代,儒學更是出了紀曉嵐之流的無恥下作文人,毫無風骨,一心粉飾太平。似乎康乾盛世就是真的盛世了,似乎大清王朝就真的是要萬萬年了。但是英法等列強的大炮把這個看似強大實者虛弱無比的大清給狠狠的揍趴下了,於是大清的屁股露出來了。。。

那麼大清的虛弱是哪裏出的問題?其實要實現社會穩定的辦法其實很簡單,你不再欺壓掠奪老百姓了,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反抗了,社會也就穩定了。當局難道不知道幼兒園都能明白的道理?當然知道。但當局要的社會穩定是:我欺壓掠奪你們,不論多麼野蠻殘暴你們都不要反抗,而是要逆來順受。統治者的利令智昏,才是勒死他們的最後繩索。。。

但是大清的統治者為什麼會利令智昏呢?就是他們自身的製度就是這麼設計。權力幾乎不受製約,腐敗沒有風險隻有好處,官員不腐敗反而會被逆向淘汰,上至皇親國戚,王公大臣,下至各級官僚小吏,無人不貪,無官不貪。起先人民還期盼來個青天大老爺,可是等著等著他們就會發現這是個謊言,於是到了清末,等著西方民主思想傳播進來,大家也就不再相信滿清預備立憲的謊言了,直接拿起武器推翻了它。。。

絕對的權力實際上導致了絕對的腐朽,但是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卻罔顧了這個事實,一味迷信武力,視國民如草芥。看起來是把皇帝廢除了,實際上走的還是封建王朝的路數。這樣的政府一旦出現強有力的反對者,一旦被打敗,等待他們的就隻有走向滅亡的結局。。。

被欺壓和剝削的對象如果看不到希望,如果感受不到公平,你就是把愛國主義的帽子吹到天上去,也不會得到國民的真心支持和擁護的。所以北洋係充其量是個封建軍閥團體,是一個拿把竹竿輕輕一捅就破的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