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圍繞為王振宇的一場刺殺與保衛的大戲即將上演的時候,藍色光明行動的第二階段攻堅作戰也拉開了序幕。
中華民國六年(1916年)二月二十八日,公曆二月的最後一天。江西湖口要塞,新成立的東南方麵軍司令部內,激烈的爭吵正不斷從裏麵傳出來。
“白參謀長,我不知道您是從那個角度考慮的,第四師現在的位置在景德鎮地區,完全應該配合我第一師為主體的右路軍進攻皖南和蘇南地區。而不是千裏迢迢橫渡長江,然後參加您親自指揮的左路軍行動,這很可能導致我們右路軍由於兵力不足而無法搶占許崇智,李烈鈞前麵奪取浙江。李司令,白參謀長,我們剛剛收到的最新消息,就在昨天,李烈鈞的軍隊先鋒部隊已經攻占了閩江上遊的南平,不出意外的話,五天之內,李厚基就會失敗。所以無論怎麼決策,都請慎重,軍功事小,誤了大帥的大事,咱們在座的都會被一擼到底的。”
李宗仁沒有做聲,隻是眉頭緊鎖著看著地圖。他現在也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狀態下,和第一階段突擊作戰不同,當時敵情明了,己方準備充分,所以參謀部連具體的作戰命令都下達都了團一級。但是到了攻堅作戰時段就不一樣了,南京方麵的軍事力量每天都在變化,所以遠在安江的楊萬貴到也光棍,這不是成立東南方麵軍了嗎?你們自行決斷好了。
但是無論是李宗仁還是白崇禧,無論曆史上多麼有名,這個時候都畢竟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下子掌握了四個主力師近十萬大軍在手,要說沒點壓力那就是假的。
在這個事關己方勢力是繼續高升還是低走的關鍵時刻,巨大的壓力迫使白崇禧提出了一個讓第一師師長陶峙嶽無比憤怒的方案。
整個東南方麵軍司令部就是原來的第三軍軍部,方麵軍下轄第一,第三,第四,第七四個主力師十萬人馬。按照計劃,這四個師將兵分兩路東進:其中第一師和第四師組成右路軍,陶峙嶽為前敵指揮,從江西景德鎮一帶出發攻擊皖南和蘇南,其中重點是蘇南地區;第三師和第七師組成左路軍,白崇禧為前敵指揮,從江西湖口一帶出發攻擊皖北和蘇北。
這兩軍最後的作戰目標是會師南京,這個計劃是在長沙擬定的,當時來看也是沒錯的。
但是誰也沒想到第一階段的突擊作戰進展如此順利,七八天的功夫,江西和湖北的地盤就到手了。而這個時候,物資儲備工作以及東進的協同作戰部隊的調度工作都還沒有完成一半的進度,這讓身負王振宇重任的李宗仁鬱悶的不行。幸虧王振宇及時做出了調整,從湖南另外選調一批人員由周質雲,王振邦帶隊接管江西。而東南地區協同作戰的工作隊和安保部隊直接從目前的江西抽調,這樣就算有缺口也還有時間去補齊,不會影響全局。
至於東南方麵軍的高層,隻是委托李宗仁一人顯然也不合適。畢竟進軍江浙沒那麼簡單,除了軍事鬥爭外,還有許多負責的政治問題。所以王振宇思索再三,隻能感歎自己手底下可用之人實在是太少,把剛到廣州不到一個半月的楊永泰調往江西,擔任東南方麵軍高級參議。而廣東和廣西的工作則分別交給了李不韙和曾琦兩個國社黨高級幹部,為了避免意外,還把陳公博也派去廣州協助。同時湖北方麵,徐源泉和萬耀煌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主政湖北的機會,不好意思,王振宇沒打算如他們的意願。他把自己的老丈人派到了湖北擔任代理省長,徐源泉和萬耀煌見到這個情況自然也不敢有意見,隨後萬耀煌被調往東南方麵軍擔任副司令兼總監一職(就是監軍),徐源泉則被調去江西處理第九師和第十師的整編工作。
青年軍自己這邊的變動都這麼大,更不要說已經感覺到了危機並開始積極應對的北洋軍了。
馮國璋在老袁的支持下動作浮度很大,首先就是在皖北地區,馮國璋除了把駐防鎮江的張懷芝的第五師調往外,還計劃把從湖北撤下來駐防蕪湖的王占元的第二師一並調過去。如果隻是北洋的二個主力師,左路軍前敵指揮白崇禧還不擔心什麼,關鍵是馮國璋還為倪嗣衝求了情,同時把倪嗣衝的二萬定武軍和張勳的三萬辮子兵一並調往皖北。這前前後後可就是十萬大軍了,你說白崇禧要是不哆嗦一下,那他就是個傻二。
於是擺在李宗仁麵前的課題就大了,如果支持白崇禧的計劃,把廖磊的第四師也劃撥到左路軍,以三個主力是七萬五千人去迎戰北洋十萬大軍,那麼很可能導致右路軍兵力不足,影響其突擊速度,最終也許陶峙嶽的軍隊還沒進浙江,浙江就落到孫中山的手裏了,這個後果李宗仁承受不起;可如果不同意白崇禧的方案,那麼一旦短時間解決不了皖北的北洋軍,等著北洋第一,第十五師,第十六師坐火車南下,那皖北就會打成焦灼狀態,最終敗壞整個局勢,這個後果李宗仁同樣承受不起。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李宗仁這才真的感覺到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