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決戰前夜(三)(1 / 2)

北京,日本駐華公使館的一間日本風格的小屋子裏,兩個男人正坐在榻榻米上促膝交談什麼,兩個體態輕盈的和服少女輕輕的在他們之間一個日式風格的小桌子上放下從日本運來的上等清酒後就悄然躬身退了出去。

“土肥君,我很好奇於一點,對於這場戰爭結束之後的支那格局你是怎樣看的?”身著和服盤膝而坐的阪西利八郎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老男人了,所以他並沒有土肥原賢二的那般激動,畢竟做情報工作首要就是夠冷靜。

土肥原賢二到是很有弟子的覺悟,他立刻調整了自己的思路,片刻後躬身道:“老師,學生以為北洋將失去對南支那的實際控製,而蔡鍔或者王振宇都有成為南支那的可能。在學生看來,這二個人無論哪一個成為南支那的領袖都會是對於帝國在華利益的一個莫大威脅。”

阪西利八郎沒有說話,隻是在仰頭喝下了一小杯清酒後感歎道:“土肥君,你說的很大,支那的力量不在於那些腐敗的政客權貴,而在於普通的民眾。一旦有政治人物敢於起用這個力量,那麼支那的力量就絕不是帝國可以承受的了。無論是蔡鍔還是王振宇都屬於這樣的政治人物,我現在唯一關心的是,如果包括袁世凱在內,這三個人都死了,支那會變成怎樣的格局,或者說怎樣的格局更有利於維護帝國的在華利益?”

土肥原賢二確實是個天才,他幾乎不假思索的就提出了自己的設想:“根據我們的推算,北支那在袁世凱死後,北洋會發生分裂,段祺瑞和馮國璋都有自己的勢力,但是他們都不足與成為新的袁世凱。而在南支那,蔡鍔和王振宇都太年輕了,一旦身死那自然是後繼無人。無論是護國軍還是青年軍都不可能接受幾歲的娃娃成為他們的新首領的,屆時南方也會陷入混亂的境地。再加上我們一直扶持的孫中山,屆時中國從南到北都是亂的。而帝國隻要不斷挑動這些人內鬥,那麼帝國就能從支那不斷獲取最大利益。”

阪西利八郎聽完土肥原賢二的分析,十分滿意的點點頭道:“不愧是我最優秀的學生,袁世凱的情況我知道些,他支持不了幾天了,也就不勞我們動手了;蔡鍔我們大致也找到了一個方法,現在就隻有王振宇了,這個人對於我們來說太過神秘了。所以這個人必須先除掉,那麼這一次的刺殺行動就全部拜托給土肥君你了,記住一點,那就是無論成敗,都不要把帝國牽扯進去。因為我們的這個行動是不會通報給外務省的,明白了嗎?”

老師如此說,土肥原賢二立刻就明白是個什麼情況了,他立刻無比恭敬的點頭哈腰答道:“為了天皇陛下和帝國的國運,土肥一定盡最大努力,完成這次的任務,請老師放心。”

日本特高課的辦事效率確實不是京師執法處這幫隻會敲詐勒索,狐假虎威的垃圾可以比的。

土肥原賢二親自和雷震春敲定了行動方案,整個刺殺使用的是連環刺殺法,簡單說就是重複刺殺,反正一定要是殺死目標。

雷震春的人負責第一波刺殺,動手地點在安江,具體潛入計劃,行動方案全部自己搞定,因為日本人在那也沒可利用的關係和渠道。三年前日本人就被王振宇半請半逼的從湘西給轟了出來,而且土肥的希望是無論刺殺成功與否,都要盡快摸清王振宇身邊的安保力量,這個主意來自於三十六計中的打草驚蛇。

第二波刺殺在長沙,不過希望不大,因為此前王振宇已經驅逐了日本駐長沙領事館,所以很多動作都缺乏配合。土肥原賢二的意思是在這裏中日各放一個小隊,互相配合行動,以刺探為主任務條件允許則進行刺殺;

第三波刺殺定在武漢,土肥原賢二認為這裏成功的概率最高,因為這裏有日租界可以提供暗殺所需的一切。

雷震春聽完土肥原賢二的話皺眉道:“土肥先生,我很好奇,你怎麼確定王振宇會離開老巢然後去長沙和武漢?”

土肥原賢二聽到袁世凱的密探頭子居然問出這麼低能兒的問題,心裏忍不住暗罵一句巴嘎牙路。土肥原賢二甚至得出一個結論,難怪袁世凱一方勢力在這次護國戰爭中節節敗退,看來失敗的根源就在情報工作上了。

不過腹誹歸腹誹,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的,土肥原賢二依然麵帶微笑的給雷震春解釋:“如果接下來的戰事順利,就算王振宇知道有人要刺殺他,他也會毫不猶豫的離開安江。因為作為政治中心,安江注定是不合格的。而他一旦離開湘西,必然會經過長沙,武漢,至於最後能作為政治中心的,無外乎南京和武漢二處,所以我把暗殺的重點放在了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