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群體和未來,我們大多都有過獻身和忍受;為了避開更大損失,我們都有過委曲求全;為了增強合作,我們都曾暫時放棄以自己為中心;為了爭取人心,我們甚至都曾扮演過“兩麵派”,都有過“這樣想卻去那樣做”的經曆。其實,為了融洽和順利,偶爾違心又有何妨?
悅人悅己,堅持雙贏
這是作家劉墉書中的一個故事:
某天,作家去朋友家做客。聊天時,女主人突然跳起來,說:“糟了,我忘記今天鍾點工會來。”說完,她開始掃地,把髒東西倒進垃圾桶。她說:“我不能讓她覺得我一周沒打掃,而把工作全留給她。”話才說完,鍾點工就到了。女主人請鍾點工先清掃臥室,且立刻開啟了臥室的冷氣。作家誇女主人體貼,女主人微笑著說:“其實我為她開冷氣,她會感謝我;而且因為有冷氣,她會更加仔細地整理,汗水也不會到處滴,最後受惠的還是我。”用心體貼,堅持雙贏,是這位女主人與人交往的策略。
在人類曆史上,人們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往一直受到零和遊戲原理的影響。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雙方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在零和遊戲中,遊戲的利益完全傾向某一方,而不顧及另一方的利益,勝利者的光榮總是伴隨著失敗者的辛酸和屈辱。因此在零和遊戲中,遊戲雙方是不可能維持長久的交往關係的。因為無論是誰,也不願意以長久地損害自己的利益為代價來保持雙方的關係。人類在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全球經濟高速增長、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之後,“零和遊戲”的觀念正逐漸被“互利雙贏”的觀念所取代。
幾千年來,競爭和利己心是人類最古老的法則。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以獲得利益與損失利益為標準,可以獲得以下幾種結局:
利己——利人;利己——不損人;利己——損人;
不利己——利人;不利己——不損人;損己——不利人。
社會學家認為: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在各種經濟合作中,隻有一方獲利的局麵是不可能維持長久的,所以要通過有效合作,達到雙贏的局麵。即便在有輸有贏的體育競賽中,人們也認識到,可以通過比賽提高參與意識,增進相互了解,促進人類體質與精神層麵上的共同進步。
人生猶如戰場,但畢竟不是戰場。戰場上,不消滅對方就會被對方消滅;而人生賽場不一定如此,何必爭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呢?盡管大自然中弱肉強食的現象較為普遍,但那是出於生存的需要。人類社會與動物界不同,個人和個人之間,個體和團體之間的依存關係相當緊密,除了競賽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遊戲對自己都是不利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將對方徹底毀滅,因此“單贏”策略將引起對方的憤恨,成為潛在的危機,從此陷入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裏。無論從實質利益、長遠利益上來看,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都是不利的,因此應該活用“雙贏”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雙贏是一種以退為進曲臂遠跳的戰略,是一種人情練達皆學問的智慧,也是一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世界,包括自己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等等,保持一種雙贏的心態,將會使自己的社會整體效益最大化,將會建立自己的和諧世界。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應把“雙贏”作為一個核心,牢記在心,探求一種對大家都有利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想要多賺別人一點兒。如果雙贏根植於人的內心,帶著追求雙贏的思想待人處事,很多看似對立的狀況都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相互競爭。在人際關係上,注重互助合作與彼此和諧;麵對利益時,與其獨吞,不如共享。總而言之,如果我們在社交中能夠懂得“雙贏”的道理,就能夠在處理各種棘手問題和人際關係時做到與他人互惠互利,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氣場女王私房話】
人生中,有一種被稱為“人際資產學”的感情戶頭,人們視此為個人的本錢。這種“人際資產”在我們麵臨事業上的競爭、人際事務的拓展時,往往會產生很大的助益。
聰明的女人善於打造自己的交際圈,她們在多個交際圈中長袖善舞,這不但是女人自信,也是女人魅力的表現。以一種高尚的人格做人,以一種獨特的魅力社交,豐富的人脈就自然掌握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