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麵貌是頭等大事
想要在氣場上勝人一籌,就不要吝嗇對自我形象的投資,聰明的女人必須拋開過去既定的觀念,讓自己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大眾麵前。
很多人都認為“以貌取人”的觀念是錯誤的,但事實上,在一家銀行的職場專業度調查裏,出現了一組有趣的數據:一般人評價一個人的可靠性有高達55%的比重取決於視覺,也就是外表;有38%取決於聲音,輔助表達這些話的方法,也就是口氣、手勢等;隻有7%取決於語言,也就是談話的內容。外貌魅力會引發明顯的暈輪效應,使人們在心理上對美貌的人在其他方麵的能力,也傾向於做出更為積極的評價。如此看來,並非有內容就能被視為是有能力的專業人士。這也是為什麼銷售人員會比一般職員更講究著裝的原因。否則,即便你再有上進心,再有才華,但缺乏美感與品位,也會成為你在職場或是某些重要場合上的阻礙。
女人應該力求使自己的麵貌給人的感覺好一點,也就是美一點。麵貌不僅僅是麵部表情,心靈、內涵、才智、情感、情緒和個性等因素同樣會凝結在臉上。因此,女人應該高度重視麵貌對他人的視覺影響。人與人交往時,最初的印象非常重要,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這是說人與人第一次見麵時形成的第一印象對他們日後的交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首因效應”在整個交往中的作用力達75%以上。
女人初次交往給人的視覺印象美不美,直接影響到人們日後對她的評價。這是因為在潛意識中,人們通常受到自少兒時期就逐漸形成的觀念的影響。那些童話故事中的天使和美女都是美好和善良的化身,巫婆和醜女都是醜惡和邪惡的化身。這些觀念在社會生活中常常影響著人們對女人好壞和善惡的評價,這就是原初的審美記憶產生的“觸媒效應”。
增強麵貌的美感,總體來說應注意兩個方麵的問題:首先是長期地堅持肌膚養護,讓自己的麵貌達到最好的生理狀態;其次是即時地利用化妝、修飾等方法,讓麵貌得以最佳表現。具體一點說,作為女性,你要長期堅持諸如防曬、肌膚護養、運動、保健、營養等事項,讓皮膚盡量多一點彈性和光澤,少一些皺紋、斑點,當出席你看重的場合時,再用一點高品質的粉底霜和適宜的口紅,與同齡人在麵貌方麵的優勢和風采就顯示出來了。
不少女人平時不修飾麵貌,甚至在重要場合也不修飾麵貌,這其實是對麵貌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否則,最低限度也會化一點口紅、修一修眉毛等等,手法差一點不要緊,至少表明你是重視的。
女人的麵貌是會變的,這倒不是常說的年老色衰的變化。排除時間因素,這種變化也會向好壞兩個方麵變化。某知名心理專家說過:“女人的長相是會隨歲月變化的,長得不好不要緊,有些人會逐漸變好;長得好的,有些人也會變醜。”一般來說,30歲是女人麵貌的分界線,容貌是父母給的,無法選擇改變的,多由遺傳因素和客觀環境決定;30歲以後的麵貌,則是一個人教養、個性、閱曆、人生觀等方麵的複合體。應該說30歲以後,女人的麵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體現為外養和內養兩個方麵。外養是指化妝、護膚等一些外在的方式;內養是指學識、閱曆、見識、品行、世界觀等等,這些“養分”是源泉,透過一根根血脈,一條條經絡浸潤著你的麵貌。
麵貌的外養和內養需要很好地相互融合,相互協調。僅有外養的女人淺薄,缺少韻味;隻有內養的女人生硬、呆板,隻有將外養、內養結合起來的女人才會散發出迷人的風韻、風情和品位。
穿著是最好的名片
女人見麵,開場白經常和穿著有關,比如“你這身衣服真漂亮”或“這條絲巾搭配得太合適了”。穿著是你社交時,還沒有開口就已經發出的第一張名片。所以,我們在穿著方麵一定要得體,千萬不要給人一種“視覺暴力”的感覺。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到穿著得體呢?首先要關注穿著與場合的關係。我們的日常服裝大致可以分為職業裝、休閑裝、禮服(包括晚禮服和日禮服)等幾大類別,我們在選擇服裝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職業裝。得體的職業裝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在職場上奔波的女性,主要的職責是展示自己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才華。一旦走進辦公室,我們的整體形象,包括衣著、妝容、佩飾、隨身攜帶的物品,就都超越了其本身對於我們個人的意義。它們將轉化為我們工作道具的一部分,成為工作所在地的一部分。
職業裝應以端莊、簡潔、親切為基本原則。太保守、陳舊的衣服,又容易給人以一種壓抑、有失禮貌之感;而太時髦、新潮的衣服,與所處的工作環境、氣氛格格不入。職業裝顏色不宜太過鮮豔、複雜,還要考慮到與妝容、發型以及隨身攜帶物品等的統一。另外,由於職業女性身處辦公室這一特定的工作環境,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坐著,衣服極易起褶皺,所以在選擇職業裝時,一定要注重服裝的質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