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修煉個性,培育你的魅力氣場(2)(1 / 3)

在二十幾歲初入社會時,那些庸庸碌碌的小人物和成就一番事業的大人物之間並沒有很大的差別——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眼睛閃亮,幹勁十足,渴望著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經過幾年的拚搏之後,其中一些人感覺到了個人力量的渺小,於是失望了、退縮了,逐漸忘卻了當年出人頭地、發財致富的夢想,而是沉溺於拿點兒獎金、休幾天假、偶爾和三五好友吃一次飯的小滿足。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頭腦遲鈍,能力退化,人生目標模糊。

庸庸碌碌者還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若要他們讓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哪怕隻花一個小時,對他們而言都是痛苦的。他們碰到任何一件事情,都習慣依照最初所接收到的消極信息去解釋,而不會換一種方式思考。時間一長,這些人對事情的認知就永遠停留在原始水平上。

在你為確定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而感到迷茫、痛苦的時候,應該仔細想想:自己想做什麼?要過怎樣的生活?自己要和別人、社會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自己會在哪種狀態中感到最滿意?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及時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會使你免於成為瑣事的奴隸,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從而讓你的氣場慢慢強大起來。

美國人凱蒂·福特之所以成為聞名世界的“汽車大王”,始於他的目標遠大。他在自傳中寫道:“從年輕時期,我就夢想著為普通人製造一種汽車,它大得足夠一家人乘坐,但也小得隻需用一個人維護;它必須是用質量最好的材料、最優秀的工人,按照現代工程技術設計出的最完美的圖樣製造出來的,但同時,它的價格也要很低,以至於工薪階層者也能買上一輛,好與家人在上帝所賜予的廣闊天地裏享受快樂的休閑時光。”

這個目標確定以後,凱蒂·福特就開始了他畢生的事業追求。對於他的成就,美國《紐約時報》寫道:“有一個人,當他來到人世時,這個世界還是馬車的時代;但他離開人世時,這個世界已經成了汽車的時代。他就是——凱蒂·福特。”

一個人有了目標,人生就變得充滿意義,什麼是應當去做的,什麼是不應當去做的,為誰而做,為什麼而做,所有這一切似乎都明顯而清晰地擺在你麵前。

有一次,在高爾夫球場,心靈大師羅曼·皮爾遇到了一位年輕人。年輕人很猶豫地對他說:“皮爾先生,我想找個時間向你請教。”

當羅曼·皮爾問他遇到什麼問題時,年輕人說:“我也說不上來,隻是想做一些事情。”

“能具體地說說你想做的事情嗎?”羅曼·皮爾又問。

“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年輕人諾諾地說,“我很想做一些和現在不同的事,但是不知道做什麼才好。”

“原來如此!你是不是想做某些事,但不知道做什麼好,也不知道要在什麼時候去做,更不知道自己最喜歡或擅長的事是什麼。”

聽羅曼·皮爾這樣說,年輕人有些不情願地點頭說:“是啊,我真是一個沒有用的人。”

“你說錯了,”羅曼·皮爾溫和地說,“你隻不過還沒有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或是缺乏整體構想而已。”他建議對方花兩周的時間考慮自己的將來,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最簡單的文字將它寫下來,接著估計何時能順利實現,並建議他在得出結論後,再來找自己。

兩周之後,那個年輕人從精神上看起來,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出現在羅曼·皮爾麵前。這次他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他現在工作的高爾夫球場的經理,還帶來了完整的實施構想。因為現任經理將在5年後退休,所以他把達到目標的日期定在5年後。他決定自己要在5年的時間裏,積累和鍛煉擔任經理必備的領導能力和知識。果然,這個經理的職務空缺後,沒有一個人是他的競爭對手。他順利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物。現在的他過得十分幸福,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