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人來,孩子更容易觀察和體驗到“氣場”這種東西,而且,他們經常用塗鴉的形式把這種體驗表現出來。在孩子的畫作中,他們經常會給不同的人物塗上大人感覺怪異的、不同的色彩。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人們身上的能量具有微妙的區別,各自的氣場也帶有不同的顏色。然而不知情的大人看到這些圖畫時,卻隻覺得可笑:“為什麼你要把哥哥塗成藍色?”“為什麼媽媽周圍的天空是紫色的?”“為什麼貓咪是粉紅色和綠色相間的?”哥哥當然不是藍色的,世界上也確實沒有粉紅色和綠色相間的貓咪,這些隻是孩子看到了不同氣場的顏色,然後用蠟筆表達出來而已。不幸的是,大人的糾正和批評卻無情地扼殺了孩子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方式,就像我們身上這種與生俱來的感應能力逐漸被冷酷地扼殺了一樣。
認識我們的氣場
基於氣場大師泰德·安德魯斯的理論,關於氣場,我們可以從一些最基本的常識來認識它。
每一種氣場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氣場都有自己的頻率。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氣場。也許氣場存在某些共同之處,但強度和力度絕不會完全相同。
每個人都擁有僅僅屬於自己的氣場頻率。當你的氣場與某人的氣場頻率相近時,你們會更容易“合得來”,並自然而然地相互吸引。這種自然的親切感代表著你們在心智、身體、情緒或者精神層麵上有著相近的頻率,因此擁有相似的氣場。當然,也有些人的氣場頻率會與你的完全不同,以至於第一眼看見,你就會討厭這個人,在他身邊會極其不舒服,甚至會情緒激動。
很多時候,你留給別人的,或是別人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恰恰能精準地反映出你與他的氣場頻率是否協調。那些讓你反感的人,也許他們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隻不過在某個時刻,你們的氣場沒辦法產生共鳴而已。有時候,當你們在一起相處久了,那些不和諧的音符就會慢慢變得和諧,這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對立麵吸引”的例子。
我們可以通過練習,學會改變和控製氣場的頻率,以便更加輕鬆、順暢地與別人進行交流和配合。這是一種古老的技巧,叫作變形,即指通過調整身上釋放出來的能量,使之與周圍人物和環境相得益彰。變形通常是自然發生的,就像一種溫和的自我保護法。不過,我們要學著有意識地去控製這種行為,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或輕微或劇烈的改變,好讓自己完美地融入其中。
每一種氣場都會與其他氣場進行交換。你都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候一天下來自己簡直快瘋了。究其原因,並不是你真的要發瘋,而是那一天在你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受到了他人氣場的影響。想想看,肯定是你遇到了不太容易交流的人,不管是麵對麵還是在電話裏,與他們交談都會讓你覺得費力。有時候談到一半,對方會轉身離開,或是莫名其妙地掛斷你的電話,你立刻會有種被人一拳擊中的感覺。這樣的氣場互動顯然很不健康。你體驗到的不愉快就是由你的氣場在交流中得不到回應所引起的。
相互接觸的氣場會為彼此留下印記。別的氣場能夠對你產生影響,同樣的,你的氣場也會在你接觸的對象那兒留下印記,不管那是一種環境、一個人還是一個物體。你們接觸的時間越久、越密切,這種印記就會越明顯。
你的氣場會以一種獨特的能量形式發散,並占滿你所處的空間,就像非洲草原上的獅子會在領地上撒一泡尿,證明自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一樣。為什麼許多人換了床就沒辦法安睡?因為陌生的床上沒有那種令他們熟悉的感覺。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從小到大一直有自己的房間,那你對這個房間的感覺一定與其他人,比如你的父母或是兄弟姐妹的感覺很不一樣;或是你經常坐同一張椅子,你的特征就會留在它周圍,它成了你的椅子。
我們可以看看孩子的例子。在哭鬧的時候,要讓他們很快安靜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你可以試試,給他一件他經常拿在手裏玩耍的玩具,或是他經常蓋在身上的毯子,這樣孩子大多會很快地平靜下來。這是因為在常玩的玩具或常用的毯子上,會留下孩子自己的印記。當他手裏拿著這些東西的時候,會感到舒適。有時候,當媽媽把孩子常用的東西扔進洗衣機後,他們會非常難過,因為經過洗滌,這些東西上麵讓他們熟悉的氣味就會消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