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不是虛無縹緲的
為什麼明星,尤其是歐美明星的街拍帖一直這麼受歡迎?因為她們在不經意間展現的氣場相對強大。我們看著她們,就仿佛在看一麵鏡子,內心深處多麼希望鏡子裏的倒影是自己。
如今,不僅明星,“氣場”已經成為全球高端人士都在運用的成功秘密——從世界最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從NBA男籃明星科比到華人首富李嘉誠……全世界都在討論它、評價它。但“氣場”究竟是什麼?我們往往隻能意會,無法言傳,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玄而又玄的感覺。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因此有人都利用它把我們引向形而上學的研究。其實,氣場是現代心理學和交際學的一個研究對象。它不僅不玄,而且可以從科學角度解釋,如果方法得當,還可以加以提高和培養。
話說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滅掉袁紹平定北方後,聲威大振。漢獻帝下詔,曹操由魏公晉爵魏王。匈奴使者聽說了這件事後,就提出要向魏王拜賀。曹操允許了,但他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氣派。為了在外族人麵前顯顯威風,想來想去,曹操決定讓尚書崔琰做自己的替身接見匈奴使者。崔琰,漢末名士也,在朝野很有聲望,而且他的侄女還是曹操的四子曹植的妻子,因此曹崔兩家是親家關係,非常親密。崔琰不但身材魁梧偉岸,而且有一把長達四尺的胡須,有美髯公之稱。陳壽在《三國誌》中對崔琰的容貌描述是:“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由此可見,他的容貌絕非一般。《世說新語·容止》一書曾講述了此事:接受匈奴使者拜賀時,崔琰正中端坐,曹操卻手握鋼刀,扮作侍衛模樣,挺立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後,曹操曾派人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那使者卻不假思索地回答:“魏王俊美,風采高雅,而榻側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這話傳到曹操耳朵裏後,讓他很是得意。話說,這位匈奴使者也絕非等閑之輩,他能夠通過崔琰表麵的“雅”,看到他深層次裏的威武不足,即沒有曹操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英雄氣概。
《魏氏春秋》中記載:“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也就是說,雖然曹操個子比較矮,但是很有氣場。不過,從上述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對自己的體貌還是有些自卑的。他當時隻看重自己外在的儀表容貌,卻忽視了內在的氣質,和自己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如果你問什麼是氣場,心理專家會告訴你,氣場就是感覺;交際學家也會告訴你,氣場就是影響力。這兩句話都對,然而分開說,也都不完整。
心理學上的氣場就是人們給他人感覺的來源。兩個人相互接觸,一方總會給另一方某種感覺,依靠身上那種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傳達給對方某種信息。這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理解氣場:我們把人們身上的這種能帶給別人感覺的東西,稱為氣場;而從人際關係學來理解,氣場就是用來影響他人的能力,或是能否與別人和平共處的能力。
氣場是人們給他人感覺和影響力的身心狀態。從本質上講,它來源於心理與身體的整體狀態。氣場因感受者的存在而存在,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這個概念就不成立了,這種東西也就不存在了。為了形象地表達,我們可以以每個人為圓心、以一米為半徑畫一個圓,來代表個人的氣場。不過,請牢記這個事實:這個圓隻存在於人的想象和文字之中,本身是無形的。這樣可以避免我們進入形而上學的誤區。
成功人士的氣場都很強大,對此的認識,我們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氣場是一種先天能量,強大的氣場能夠感染人,帶動周圍人的情緒。這種能量好似一個發光體,讓周圍人的注意力不自覺地集中到擁有它的人的身上。